第(2/3)頁 伊籍在這里被攔住后,便入了關隘,被引見給了現任的江關郡都尉嚴鏞。 伊籍向嚴鏞出示了自己的符傳與使節之器。 嚴鏞仔細地核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后,問他:“先生至了江關,便等于是半只腳進了益州,老夫身為江關都尉,有盤查之責,有些事問需要問細些,還請先生勿怪。” 伊籍忙道:“不敢怪罪,此將軍分內之事爾。” 嚴鏞看向伊籍,漫不經心地道:“敢問先生,劉使君初至荊州,總領七郡,不知眼下荊州形勢如何?” 伊籍微微一笑,道:“南郡和江夏初時雖有宗賊為患,然目下皆被使君平定,可謂安寧。” 嚴鏞不動聲色地道:“不知荊南諸郡可有變亂否?” “荊南諸郡皆上書歸于王命,無變亂之相。” “既諸郡安泰,荊州無事,那劉使君如何不休養生息,反倒急著讓先生持節入蜀,卻為何故?” 伊籍聞言皺起了眉。 這江關都尉好生奇怪,伊某作為使節入蜀,代表的乃是劉刺史,有什么事也要當眾和劉焉去說。 汝是何人?怎可僭越盤問? 伊籍的語氣不卑不亢:“自是有要事,需拜見劉益州。” “是何要事?” “這個……恐非將軍所該問吧?” 嚴鏞身著戎服,站起身來,他身材高大,幾乎高出伊籍整整一個頭,站在其面前頗有威壓之勢。 “某為江關都尉,奉天子之令鎮守這江關要沖,事關重大,絕不可放有異心之人入蜀,先生若不肯吐露實情,恐某不能為先生放行,就請回去吧。” 伊籍聞言不由腦殼疼。 這兩千石的江關都尉真是好大的架子,某明明是荊州刺史之使者,來蜀與益州牧商討重大事宜,他如何攔住要問? 不過看他這架勢,自己若是不說,他只怕還真就未必能放自己過去。 這當中莫不是有什么隱情? 也罷,稍許透之…… 伊籍恭敬道:“襄陽劉使君與劉益州,皆為宗親,如今二君分別坐鎮荊益,替天子督管半壁江山,然眼下時局有異,為保州境,劉使君卓吾入川,乃是……意與劉益州結宗親之盟。” 嚴鏞沒有說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