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歷史上的張羨,南部四郡中,他歷任過三郡郡守,甚得江、湘人心。荊南的世家、豪強都對張羨極為擁護。 后來張羨反叛劉表,整個荊南四郡中,竟有三個全部倒向了張羨,可謂占了荊州半壁江山,與劉表呈分庭抗禮之勢。 而劉表平定張羨之亂,足足熬了兩年也未能攻克,最終在張羨病死之后,才出現了轉機,可見這塊骨頭有多難啃。 在經過與劉表的反復探討之后,父子兩人針對張羨做出了一個計劃,就是先對其進行安撫,然后在‘護君’之事結束后,荊北安定便立刻平其亂。 眼下張羨族兄未死,劉表以其兄為人質,讓他繼續擔任桂陽郡守,雙方謹小慎微,想必張羨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也不敢太過造次。 不用多久,只要能夠穩住他一到兩年,待劉表父子手中的事情都辦妥之后,就該著手啃這塊骨頭了。 至于長沙郡…… 長沙郡守蘇代死后,長沙郡暫時處于真空期,其下轄的十四縣群龍無首,急需一名郡守前往坐鎮。 但長沙前郡守蘇代,生前在長沙聲威不弱,與當地望族關系匪淺,他被劉琦殺死之后,長沙郡的宗族頗有些驚弓之鳥,經斥候探查回報,目下就有雋縣和羅縣的兩地宗族,隱隱有據守縣城不尊上令之勢。 這個節骨眼上,自然得需要一個能震的住場子的長沙郡守。 劉表思來想去,最終選定了他的從子劉磐。 在南郡除宗賊的過程中,雖然是以劉琦為主導,但劉磐也表現出了他的忠心以及在關鍵時刻可堪大勇的優良素質。 劉表在劉氏目下的兵將中,召集了兩千兵勇,交付于劉磐統領,讓他前往長沙擔任代長沙郡守,即刻就啟程。 之所以是代長沙郡守,乃是因為即使是荊州刺史,就名義上來講也不過“監察”之職,一個秩俸兩千石的邊疆郡守,劉表并無權直接任命,他只能夠在沒有人執掌長沙的情況下委派劉磐代理行駛刺史權力,卻不能坐實這個位置。 就和蔡瑁和黃祖一樣。 劉磐若想坐實這個兩千石的大郡,非得有劉表向雒陽呈遞奏疏推舉,讓后由雒陽選部草擬靠評斟酌,提交給尚書臺,由兩千石曹提交于執政天子,酌情批奏。 就目前這個情況,劉磐想在名義上坐實這個長沙郡守,非常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