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琦這話說的沒錯,袁紹一方包括了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王匡,張楊等諸多郡守級人物。 光是臨近荊州的就有袁術和這孫堅兩個。 袁術眼下正愁沒有合適的理由來拿下南郡,己方眼下還是不要將把柄落在他的手里。 至于董卓一方…… 且不說董卓算是劉表的恩人,若非董卓任劉表為荊州刺史,哪有劉表今日外放的局面。 當然,董卓讓劉表擔任荊州刺史,也并非他純粹的欣賞劉表,只因在讓劉表擔任荊州刺史之前,董卓為了拉攏士大夫集團,任免了一批名士擔任地方刺史以及郡守,例如袁紹、韓馥、劉岱、孔伷、張邈……結果這些人到任還不到一年,就聯合起來反他,讓董卓白白當了一回舔狗。 在這種情況下,董卓既不能再輕易將士大夫集團中人外放,也不能輕易讓涼州的武人親信去地方上任,因此他只能選擇宗親。 劉表既是宗親,身上又有棄官跑路的污點,相對來說應該好控制,最終董卓選擇了他。 時代局勢的復雜性,成就了劉表,也讓董卓成了劉表的恩人。 所以就這個方面來講,劉表也不能得罪他。 “父親,無論是哪一方,我們都不能得罪,也就是說,我們荊州不能支持董卓或是袁紹的任何一方,但若是不選擇一方支持,又如何能在這亂局中為我荊州劉氏謀利呢?” 劉表見劉琦很是為難,嘆息道:“為父也不過是隨意說說,這當中危險之甚,為父自然知曉,為父只是想跟你商量商量,看看在這場亂局之中,咱荊州劉氏是否能拿到一些好處,但就目前來看,卻是太難了……罷了!以為父立場,董袁之爭確實不宜摻和進去,一個弄不好,漢室宗親的威望只怕都會一朝掃地,汝看那幽州牧劉虞和益州牧劉焉,便都是持觀望態度……” “漢室宗親?” 劉琦喃喃的重復著,腦海中的明燈,似乎被點亮了一些。 “父親,孩兒突然有個想法。” “什么想法?” “咱們既不用支持袁氏一方,也不需支持董卓,咱們荊州若做第三方勢力為其兩方居中調停,或可揚我山陽劉氏之威望,并大大的從兩方手中獲利。” 劉表不解地看著劉琦,一雙渾濁的老眼中,充斥著迷茫之色。 “第三方勢力?” 劉琦為劉表細細解釋道:“我適才看袁紹寫給父親的書信,其言頗有僭越,隱隱之中,似在指當今天子身份多有疑竇,或不為先帝親子,可見袁紹對天子并無忠義,而董卓舉薦父親為荊州刺史,雖是我劉家恩人,但卻也是倒行逆施,不守臣節,如今這兩方相爭,雒陽兵峰至盛,隨時都有累卵之危,陛下置身于水火之中,此等危難之際……非漢室宗親而不能護君王周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