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一名統帥,身為一名戰將,除了要懂兵知兵,熟讀兵法,善于布陣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素質,那就是審時度勢,善于制造并抓住戰機。 說的籠統些就是能夠隨機應變,見微知著。 在這一點上,黃忠是一名合格的戰將! 他在瞬息之間,便想出辦法讓敵人露出了破綻,并在這破綻露出來的一剎那,抓緊時機快速置對方于死地,毫不拖泥帶水,不讓對手有任何翻盤的機會。 如果說陳生被黃忠射死是因為對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那張虎的死,則完全怪他自己。 怪他自己的心智不夠沉穩,怪他沒有審時度勢的機變,沒有臨危不亂的能力。 他死就死在應變能力不足,僅此而已。 張虎和陳生連續被射傷,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無論是蔡蒯兩家的將士,還是他們自己的兵卒,都被驚駭到了。 從古至今,在戰場上被射殺掉的主將可謂鳳毛麟角,而在同一場仗中被射殺的主將達到兩人,可謂聞所未聞。 這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要么黃忠太勇,射術太精湛,要么張虎和陳生太過廢物。 沒有了主帥,那些本就操練松散的賊軍,更是變成了烏合之眾,此時他們既組織不成像樣的反擊,也再無心戀戰。 賊兵們的心中本就沒有什么義理和信念,他們之所才站在戰場上打仗,要是為了生存,要么是為了滿足私欲,要么是為主將所威壓逼迫,而不論他們屬于哪一種情況,主將的陣亡都足以將他們的戰意瓦解殆盡。 不用幾盞茶的功夫,城外的江夏賊便猶如商量好了一樣,極為默契的四散逃竄,甚至連張虎和陳生的尸身都不管不顧。 而對于劉琦來說,這自然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但良機一般都是給予有準備的人。 “堂兄,立刻率兵去取張虎和陳生的尸體,然后分兵從襄陽四門進城,用二賊首級受降賊兵,并掌控襄陽城防。” 劉磐摩拳擦掌,等的就是這一刻。 他立刻將早就分成四屯的兵士分別交付于麾下的四名軍侯,其親自指揮調度,各方陣按照經戰前演習過的既定方略,開始向襄陽城行進。 就在這個時候,蒯越則是打馬來到劉琦身邊。 他騎馬的速度很慢,似乎是在猶豫著什么,其臉上雖掛著笑意,卻頗顯僵硬。 “不想少君執兵,竟有亞夫之風,審時度勢且不論,但沖這份果決應變之能,便之世所罕有,不但是將知兵,兵亦是知將也!” 劉琦是從后世來的,在社會上混的時候最善于聽這些話里話外的弦外之音。 而蒯越的話該如何形容呢? 不但有弦外之音,而且還有點酸。 什么兵知將? 傻子都知道劉琦麾下的兵馬大多是剛剛被收降的宗賊私兵,豈能在這么斷的時間就做到兵將相知? 擺明了事先有安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