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這?” 大牢里,楚修言聽了福寶說的情況,也是樂了。 “德福縣主你雖然聰慧異于常人,但還是不懂民心啊!” “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百姓啊,很淳樸的一群人,你說他們明是非吧,他們也明白這些。但是,你若是讓他們?yōu)榱诵闹械氖欠侨タ範帲y。” “為什么?” 福寶很謙虛地望著楚修言,虛心請教。 “因為,恐懼!” “對多數的百姓而言,他們所求的只是活著,只要餓不死,日子還能過得下去,那么,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逆來順受。” “不到活不下去的那一刻,他們是不會起來反抗的!” “除此之外,百姓很難有自己的主見。” “縣主讓他們推舉出幾個領頭人,那么,推舉誰呢?縣主不告訴他們可以推舉什么人,他們不會選擇的。” “即便是那些所謂的德高望重之人,除非是事情牽扯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否則,他們也是不會站出來。” “因為,站出來,就意味著責任,意味著麻煩。” “此番,在下被縣主擒拿,而縣主代表的是武成侯、勇武伯。甚至,您也可以說是代表的朝廷。” “對于百姓來講,您到底代表誰其實一點不重要,他們只需要知道,他們惹不起你。” “在這樣的情況下,您讓他們出來為了我,跟您抗爭,您覺得,他們敢嗎?” 楚修言看得很透徹。 而經過他這一番講述,福寶也是懂了,悟了。 百姓啊! 為什么會這樣? 楚修言說的圣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乍一聽,真的是很有道理。可為什么百姓不敢抗爭呢? 不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嗎? 他們的恐懼,源自他們并不了解朝廷的律法,源自他們不了解官場,甚至是不了解他們自身擁有怎樣的力量。 所以,這次的事情,楚修言被百姓放棄,并非是百姓的悲哀,也不是楚修言的悲哀,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不管是百姓,還是楚修言,都是這一出鬧劇中的受害者。 而造成這一切的,是他們自己。 百姓們畏懼于去了解,楚修言們不愿意去解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