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才應該是道家的創始者,或者說道家其實就是遠古時代的史家傳承 因為和一般的國人不同,熟悉歷史記載的他們,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周朝分封制度的弊端。 雖然周人拼命地論證自己取代殷商具有合法性,是天命的結果,自己的德行取代了商朝勢力。但是之后的歷史發展,不禁使人產生了懷疑。 周王室和封臣的關系,在若干帶發展之后越來越疏遠。 而且從西周末年開始,周王室即已經無法從東方的封國里定期收取經濟產出,來強大自己削弱封國了。 同時周朝本身也在分封王室領地,周王室自己的實力,也因為內部的小分封變得越來越有限。 等到烽火戲諸侯造成的戎狄侵略,讓西周變成了東周,各個諸侯國也都看到了周王室的虛弱,紛紛開始了某種程度上的獨立,這也就是春秋五霸地位的由來了,諸侯取代了王室,要不是這個時期周王室分封出去的姬姓諸侯還有不小的力量,戰國時代都可能會提前到來。 所以,熟悉了這一過程的史官們意識到,即使是周人也很難以永久獲得天命的垂青,在王朝的興亡之上,還有更高級的概念----大道在起作用。 所以和普通的士大夫相比,周代史官們更具有世事無常,事物善于轉化的認識。 比如晉獻公的史官史蘇,在晉獻公討伐驪戎得勝之后就得出了“勝而不吉”的論斷。 一判斷來源于晉獻公貪戀女色。結果晉獻公的戎狄妃子驪姬通過干政,一度給晉國造成了巨大的混亂。 這一判斷本身就很有“強弱轉化-禍福相依”的特色。 而且史官在這個是活還兼著天文歷算的工作,何時進行某種農事,何時出兵征戰能不干擾經濟生產,都是他們需要觀測天象得出的結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