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七百九十四章岔開話題-《我的1982》
第(3/3)頁
早在夏商周時代,我們中國人就意識到風的重要性。從《詩經》、《楚辭》再到《淮南子》,都充斥著大量對于風的記錄。
古人們很早就意識到,風的變化無常,意味著天氣會發生重大的改變,掌握了風力的運行規律,也就掌握了天氣的奧秘。
春秋年間,中國人就提出了與風力有關的天氣理論。有了“飄風”“頹風”“焚輪風”等劃分,到了司馬遷的《史記》里更有了明確歸納,將各種風力的狀況以及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都做了系統的總結。每一年會有怎樣的天氣狀況,看風就能判定!
相關的看風儀器,也在不停改進,最為著名的,就是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相風銅鳥”,哪怕千里之外的風向,它也可以通過鳥首的轉動做出判斷,用以給測繪天氣做參考。
關于這種銅鳥是否存在,之前考古學界一直爭議不休,直到1971年,河北安平縣東漢古墓出土了相關考古成果,才終于回擊了這類質疑!
這個是關于測風的,關于測雨的呢!對于每年的氣候變化來說,測量降雨量是一個重要工作,但在古代條件下,怎樣測量一次降水的雨量?
中國古代早就有了專門的雨量器,而南宋數學家秦九韶,更提出了傳統的雨量測試換算公式。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中國的雨量器研發,也取得了突破,有了一整套工具,不但推廣全國,更賜給了朝鮮等附屬國,當然這也給今天帶來麻煩:好些韓國學者紅口白牙,常大言不慚說雨量器是韓國發明的,后來被史料和實際物件打臉!”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烟台市|
河东区|
江津市|
沙雅县|
叙永县|
邯郸县|
湘潭市|
栾城县|
潍坊市|
水富县|
沙河市|
岱山县|
宝丰县|
志丹县|
珲春市|
尼木县|
阿拉善盟|
石泉县|
SHOW|
万载县|
柳州市|
栾城县|
清水县|
承德县|
洪洞县|
正蓝旗|
特克斯县|
桐庐县|
曲水县|
瓮安县|
安岳县|
玉溪市|
郯城县|
化隆|
大化|
普定县|
福建省|
定南县|
灵寿县|
会昌县|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