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九十八章關注點-《我的1982》
我的1982正文卷第兩千零九十八章關注點李忠信比任何人都清楚,香港一直在高速發展,在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很大,比如說,香港的音樂和電影在那時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不比美國那邊差多少,并且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對于世界金融方面的影響較大。
為什么香港被稱之為四小龍,那是因為在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亞洲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分別是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因為他們發展的迅速,所以被世界上很多人稱之為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在1970年代之前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導,1970-1990年代經濟發展高速。它們利用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而發展迅速,成為亞洲繼日本后的發達國家和地區。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香港無論是對英國那邊來說,還是對中國這邊來說,都是一個必爭之地,哪怕是九七年香港就回歸中國了,英國列強和一些不甘心的人也不想輕易放棄香港這塊大肥肉。
李忠信對于已經確定下來回歸的香港并沒有什么太多的想法,用不著他什么,香港也能夠安全正常地回歸,帝國主義只不過是紙老虎而已,不用他操什么心,李忠信在這個時候,只是有意介入一下香港那邊的股市。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香港的股票市場在亞洲來說,已經算是歷史悠久了。
李忠信看過很多資料,他心中清楚,香港的股票買賣,可以追溯至1860年,早期英國商人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其股票轉讓以私人交易形式,透過中間人撮合。
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正式成立,1914年協會正名為香港交易所。早期的買賣,大部分是在雪廠街街邊達成,經紀間互通消息,包括貨源多寡、價格多少等,然后經紀會坐著人力車去找投資者洽談。
當時的節奏很慢,成交不多,主要是英資公司如匯豐、置地、九倉、港燈、煤氣、電車、太古船塢、黃埔船塢及均益倉等。
1949年中國解放后,上海交易所部分經紀轉移到香港,帶來了人才及資金。上市公司如會德豐亦遷移到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場一度活躍起來。
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長三角流域,解放后,投資在中國的貿易及紗廠生意血本無歸;幸好,在香港仍有不少投資:如置地及九倉等。
經過休養生息后,1961年怡和控股在香港上市,發行90萬股,每股16元,當時超額認購56倍,開市價31.25元。
1965年香港發生銀行擠提風潮,怡和股價跌破上市價,只有12元。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香港交易所曾停市兩次,每次為期10天。
那個時候,因為只有賣出,沒有買入,不能達成任何成交。但銀行要求經紀在掛出賣盤時,要將賣出價盡量掛高些,銀行借著賣出價來估值,盡量減少“斬倉”的情況出現。
六十年代香港上市股票只有數十只,經紀數目亦只有幾十人,成交十分稀疏。
到了七十年代,香港股票開始普及化,1969年12月遠東交易所成立;金銀交易所成立于1971年;九龍交易所于1972年。4所成立后增加了很多會員,亦增加市民的參與。
那時候在香港開戶,當時最低消費約為1萬港元,買賣要向經紀的跑腿落單,這些跑腿用自己的資產擔保其客戶,然后才可透過經紀進行買賣。
1969年地產漸漸從1967年暴動中復蘇過來。外來資金虎視眈眈,1969年終更有美國財團投得尖沙嘴喜來登酒店地皮,刺激地產市道,小股民亦恢復信心,股市被認為是容易套現的產品,暴動期間買賣樓宇很困難,為了保值,資金都涌入股市形成了一波香港的股市狂潮,使英國經紀行留意香港股市。
1971年維高達及嘉惠父子率先到達香港,為外國基金買賣香港證券。整個七十年代,愈來愈多的英資經紀行來了香港,高峰時有十多家之眾。
這個情況在八十年代中期起了很大變化,英國金融業在1986年經歷了大改革,容許外國銀行收購英國經紀行及金融機構。
等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這十多家在香港有分行的英資經紀行,亦陸續被英、歐、美資的銀行或投資銀行所吞并。經過一連串收購后,九十年代本地的證券市場,漸漸由歐美的大銀行及投資銀行所壟斷,本地經紀數目由“四會”高峰時的近千名,逐步下降至當時少于400名,成交占有率亦由超過90%,下降至不足30%。
1973年香港股市泡沫,整個六十年代是香港工業起飛時期。由1962年至1973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撇除通脹后,每年以9.4%復式增長。
1971年至1973年期間有很多新股上市,包括:長實、新世界地產、新鴻基地產等。上市以一元票面價認購,上市后股價飆升20-30倍,令股民如癡如醉。那時的心態是寧買地產股,不買地產,前者雖然昂貴,卻很容易套現。
恒指自1973年見頂后,輾轉下跌至1974年12月最低的150點,之后是一路上揚。
1987年美國出現股災,香港股市亦受波及。當美國股市開始回落時,一部分較精明投機家便拋出所持有的期指,結果產生一個滾雪球效應,現貨市場承受不了沽售壓力,股價于是急促下滑。所以恒指在短短數天內,由3,968點跌至1,876點,總共下跌了52%。
李忠信看到手中的資料顯示,進入九十年代以后,香港的恒生指數便開始走好一直穩健發展,從九零年的兩千七百多點,一路上漲到九四年的一萬多點,一直處于一種上升期,在九五年的時候,一直保持在九千點到一萬點左右。
李忠信有著重生的記憶,通過以前看香港電影的什么《大時代》等等,知道港股在九五年九六年的時候,一直處于一種上漲的趨勢,所以,這個時候,李忠信想要參與進香港股市一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女性|
景谷|
武穴市|
鄂伦春自治旗|
育儿|
攀枝花市|
自治县|
高邮市|
封丘县|
瑞丽市|
花莲县|
股票|
宁都县|
霍邱县|
建始县|
陵水|
天台县|
大关县|
宕昌县|
刚察县|
丹棱县|
桃江县|
邵东县|
新建县|
平定县|
山阴县|
溧水县|
鲜城|
什邡市|
石城县|
财经|
团风县|
神池县|
宾阳县|
南京市|
陇川县|
海兴县|
丹寨县|
交城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