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排頭兵-《我的1982》
第(1/3)頁
我的1982正文卷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排頭兵李忠信記得十分清楚,東北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主要吃小米,吃玉米,吃面,吃高粱,水稻的種植面積很少。
那個時候,一般的主食都是二合面或者是三合面的干糧,很多糧食少的人家,一般的主食就是大碴子和高粱米飯,白面和大米那都是細糧。
李忠信記得,糧食本上,白面和大米基本上都是十斤,而白面的質量也是屬于那種低質量的,大米呢!新大米十分少,有大米也基本上是兩年以上的陳糧。
那個時候,可以說東北的糧食還是很短缺的,哪怕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夠天天吃大米白面。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李忠信才有了想要在東北這邊大規模種植好水稻的想法。
對于水稻這個糧食作物呢!可以這樣認為,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國,也就是說,中國是水稻的發源地,但是這個發源地卻是在長江流域。
按照很多歷史記載,中國的水稻種植技術產生在7000年前,那個時候呢!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并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最早的水稻種植僅限于杭州灣和長江三角洲近海那邊,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后,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
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由舟山群島北傳到朝鮮、日本,南傳越南。很久以后,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后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后,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只不過呢!中國南方種植出來的水稻磨出來的大米不好吃,很多都是那種線米,吃起來就是能夠填飽肚子,沒有什么好的味道和口感。
而東北這邊呢!一直不適合種植水稻,按照很多老人家的說法,東北這邊的水稻大概是在鴉片戰爭后開始出現的。
那個時候呢!清政府為了增加收入,默許屬國朝鮮農民來東北種植水稻。
不過呢!朝鮮農民在東北種植水稻一直不太成功,因為東北氣候寒冷、無霜期短,他們無法種明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喀喇|
南京市|
鄂伦春自治旗|
汉寿县|
汽车|
西峡县|
神池县|
安远县|
祁连县|
休宁县|
易门县|
曲周县|
古交市|
东平县|
溆浦县|
红原县|
都匀市|
堆龙德庆县|
大厂|
泾川县|
沂南县|
玉山县|
苍南县|
固安县|
望奎县|
桃园县|
楚雄市|
东海县|
甘南县|
历史|
资阳市|
汤原县|
香港|
阜宁县|
同仁县|
措美县|
长汀县|
临夏市|
醴陵市|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