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的1982正文卷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有錢不賺是傻蛋李忠信還記得,從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國際油價一直居高不下。 在這一段時間里,蘇聯的國力可以說是達到了鼎盛,但是月滿則虧,進入80年代中期后,國際油價開始瘋狂的回落。 由于壓制了石油產量,沙特等石油國的日子也不好過,沙特甚至背負了300多億美元的債務。 這個是因為,在80年代中期,沙特與美國達成了一系列協定。由于已經談攏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國開始大幅度提高石油產量。 國際油價在1年之內,從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國的石油開采成本低,價格低沒有關系,可是蘇聯石油的開采成本太高,石油價格下跌,這嚴重擠壓了石油帶來的利潤。 到了1987年,蘇聯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現了賠本的情況。蘇聯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53%,軍費開支卻是美國的兩倍以上。 長期的高額軍費給蘇聯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為支撐。 在漫長的時間里,蘇聯過度依賴重工、軍工的嚴重畸形經濟結構,早已為其發展種下了不良的種子。在國際油價下跌的大背景下,蘇聯人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機,以至于輕而易舉地被一次油價大跌擊倒,這背后也潛藏著長期以來的執政失誤。 一直以來養成的自大和蘇聯領導人們對事態發展的看不清楚,形成了一種蘇聯政府開始出現資金緊張的局面,要不然的話,巴姆洛夫斯基也不會找到李忠信合作,從李忠信這里不斷地借錢,甚至是國家一些重要的資源型產業和高科技的東西都出手給了李忠信。 他們覺得,他們只要渡過了這段時期,渡過了難關,那么,一切都沒有任何問題了。 蘇聯想要渡過這樣的一個艱難的時期,可是,西方國家和美國卻不想讓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緩過神來,他們加大了同中東國家的合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