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文化底蘊-《我的1982》
第(2/3)頁
他的詩與白居易齊名,被世人稱之為“元白”。元稹出身寒門,又早年喪父,依靠親戚度日。
他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學習,發奮為文,15歲明經及第,21歲初仁河中府。25歲登書判拔萃科,授為秘書省校書郎。28歲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對策第一,授左拾遺。
青年時代,具有正義感,力主改革時弊,因遭忌,被貶為河南縣尉。后又任監察御史,奉使東蜀,不畏權貴,懲處貪官污吏,名動三川。
他的詩作,以樂府詩為最有名。如《國家詞》、《織婦詞》、《采珠行》、《連昌宮詞》。他的小詩《行宮》,寫得含蓄有味。雖只有四句,而讀者不覺其短。他寫的《鶯鶯傳》,為后來《西廂記》故事所取材。
洛陽這邊的人,從小就知道元稹,更是把元稹的生怕作為一種對孩子的激勵和勵志的故事來講。
而東北的孩子,被說是元稹了,就是湯圓的來歷都弄不明白,這些呢!就是文化底蘊的差距。
黑省那邊的孩子,從生下來以后,你給講一些故事,那都是沒有辦法引起共鳴的東西。
說什么什么人刻苦學習怎么怎么樣了,那是沒有說服力的,而如果出生在洛陽,一講這個故事,自然會給孩子講述,這個名人呢!是我們洛陽這邊的人,以后呢!你得像這樣的人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個人出生在什么什么地方,你是知道的,就是在洛陽什么什么地理位置。
這樣一來,勵志了不說,甚至連帶著讓孩子多學習了很多知識,而且呢!孩子也會為之而自豪。
哪怕是提起姓氏之類的東西,有文化底蘊的地區和沒有文化底蘊的地區也是不一樣。
一說起來姓李,那么,洛陽這邊的人就說開了,李姓是一個大姓,也是曾經的國姓,從大唐盛世開始,洛陽這邊的人幾乎都姓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阿拉善盟|
吉首市|
邯郸县|
陕西省|
江西省|
澄江县|
涡阳县|
神农架林区|
富阳市|
珠海市|
和田市|
抚顺市|
禹城市|
澄江县|
乌兰县|
沛县|
望城县|
巴南区|
麦盖提县|
津南区|
兴城市|
古田县|
兴海县|
南华县|
宁陕县|
舟曲县|
丰台区|
铜川市|
湖口县|
苏尼特右旗|
东阿县|
锦州市|
丽江市|
天门市|
义乌市|
文安县|
萨嘎县|
鄂托克旗|
吉木萨尔县|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