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黏豆包-《我的1982》
第(1/3)頁
東北農村到了小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忙乎著準備過冬的口糧——黏豆包。
在東北,這極為特殊的產品,后世雖然沒有正式進入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卻也是當地的好東西。
蒸粘豆包這個習俗是什么時候在東北興起的李忠信并不清楚,但是,為什么在東北這邊如此流行他卻是猜到了個八九不離十。
東北的黏豆包有兩個好處,一個好處是因為黏豆包是黏豆包是黏米做的,消化起來很費勁,俗稱抗餓。
吃一頓黏豆包,比吃其他的主食要抗餓得多,人們經常吃不飽飯,對這樣的一種食物自然情有獨鐘。
第二個好處就是黏豆包做起來方便。東北的主要菜肴就是大鍋燉,燉菜的時候,把黏豆包用一個簾子放到大鍋上,用蒸汽微微一熱,就可以吃了。
做黏豆包最主要的糧食叫做大黃米,是糜子磨碾以后產出的一種有黏性的糧食。
這種糧食的樣子和小米長得很像,但是卻不是一種食物,是有糯性的糜子(古時候稱黍shu)加工出來的。
將大黃米碾磨成粉以后,再加入一些玉米粉,然后把兩種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攪拌在一起,放在大的盆子里面以后,放在熱炕頭上,上面蓋上蓋簾,然后把大棉被往上一捂,靜靜地等著這兩種木粉發酵。
發酵好了的年粘稠狀的糊糊并沒有啥香氣,反倒有一種濃郁的酸味,就好像是食品放壞了的那種味道。
下一步就是做黏豆包的豆餡了,把紅小豆用水泡上小半天的時間以后,放入大鐵鍋里面加一定比例的水進行熬制。
紅小豆煮熟以后,人們用飯勺子把它舀搗碎,最后放入白糖。
當準備工作做好以后,并不是一個人制作這種黏豆包,而是要尋找一些關系比較好的婦女過來幫忙,一起來包這種黏豆包。
基本上一天下來都不閑著,從頭午開始一直能夠蒸到晚上,蒸一次至少要蒸上七八鍋,做出來幾百個黏豆包。
蒸好的黏豆包放到外面,一個晚上便凍透了,變得和石頭一樣硬邦邦的,可以直接放入面袋子里面保存。
想要吃的時候,把這些黏豆包放到鐵鍋上用蒸汽只是簡單地串下氣,就可以吃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博罗县|
潜山县|
太仓市|
平遥县|
崇文区|
墨玉县|
祁连县|
南靖县|
尼玛县|
大庆市|
鄢陵县|
巢湖市|
鲁甸县|
山东|
台州市|
南投县|
奈曼旗|
洛阳市|
寻甸|
仲巴县|
泰和县|
枝江市|
南木林县|
开鲁县|
新乐市|
扎兰屯市|
静安区|
西丰县|
上饶市|
福安市|
济宁市|
阿拉善右旗|
屏边|
鹿邑县|
岫岩|
陇南市|
大理市|
防城港市|
西畴县|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