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省官署的討論持續(xù)整整一天,中間有宦官送來酒水和食物。 史從云一面吃一面聽眾人討論,官署里討論的氣氛也比較自由,因為之前的發(fā)言,王樸簡直把他當知己,等官家找其他官員問策之后王樸就走過來和他說話。 兩人寒暄幾句,就說起了天下的形勢。 史從云和王樸的意見都是一致的,或者說他本來就是受到王樸的影響。 兩人算是英雄所見略同,越談越攏。 到下午,官家賜食之后就回后宮了,也到了下直的時間,宰相魏仁浦和王溥宣布散會,眾人也就各自回家了,這時兩人還沒說完,正說在興頭上,就邊說邊往外走。 史從云和王樸一邊穿過朱漆回廊一邊說話,“我覺得王知府說得對,伐蜀是首要,不過我和蜀國打了那么多戰(zhàn),也有一些見解。 蜀國那地方確實富庶,如果拿下蜀國收獲很大,能獲取大量補充,不過保險起見,我覺得我們應(yīng)該先想辦法拿下荊南和武平(湖南、湖北),再從關(guān)中,荊州兩路發(fā)兵。” 王樸聽他這么說,隨即:“為何這么說?” 王樸的主張是要打南方,接下來重點是蜀國,因為周國有關(guān)中之地,可以直通蜀國,而南唐有大江天險,進兵非常危險。 長江可不是鬧著玩的,而且因為南唐地處長江下游,江面很寬,南北往至少超過十里寬,周軍即便有眾多舟船,要把十萬大軍渡過去就有非常大的難度,風險也很大。 而且并不是人過去就行,后續(xù)量草輜重也很成問題,如果大軍過了江,久攻金陵不下,后續(xù)糧道補給壓力就會很大,超過十萬人的后勤補給還要隔著長江運送,完全可能拖垮這個時代的后勤體系。 這也是當初史從云不敢過長江的重要原因,打仗不是人過去就行,后面還有龐大的后勤體系。 就像淮南之戰(zhàn),周國投入的總?cè)肆υ谒氖f左右,但主力大軍只有十萬左右禁軍,剩下的三十多萬都是官家從淮北征發(fā)的民夫,鄉(xiāng)兵,全部是李谷在調(diào)度指揮。 他們是自帶糧食和衣服,負責為周軍前線大軍運送糧草,修繕道路,修建圍城器械,修補鎧甲等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