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百姓多愚昧,經常有江湖騙子借著治病防疫來騙錢,百姓沒有分辨能力,為了治療這瘟病,以為那些江湖騙子是真的神醫,竟有人通過放血來防治瘟病,各地州府都有因放血過多不治身亡的先例,吳又可自然深惡痛絕。 “好!本官容后就去辦,本官也有一事要先生知曉。”洪承疇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的道。 “大人為何嘆氣?可是有什么難處?”吳又可詫異的問道。 通過近些天與洪承疇的相處,吳又可發現洪承疇雖然寡言少語不茍言笑,但卻是個做實事兒的人,與那些他在其他州府見到的只會說空話的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朝廷快沒糧了!這兩年,朝廷為了拯救山陜兩地的災民,先是賑災發糧、又是大舉挖渠,邊鎮也不太平,北方今歲依舊大旱,糧食產量銳減,再加上如今這瘟病,消耗更是巨大,唉!” 洪承疇心里十分清楚,陛下肯定比他更著急,但遠水解不了金渴。 “倘若是短時間,下官可酌情降低各隔離區、觀察區百姓的糧食配給。”吳又可聞言也是大皺眉頭。 他預想的最差的情況還是出現了,雖然他心里早就清楚控制瘟病將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但他實在不希望朝廷前功盡棄。 “嗯,本官也是這個意思,本官已經給陛下寫了奏疏催糧,再等等看吧,陛下總會有辦法的。”洪承疇說到崇禎皇帝時,心中不知怎的突然安生了不少。 潛移默化之下,洪承疇覺得大明沒有什么事是能難得住當今陛下的,從最初的沒兵、沒錢、沒糧、沒人心,崇禎皇帝一直在上演著奇跡。 哪怕每一次的奇跡,都伴隨著巨大的危險,但無一例外的是,崇禎皇帝總是最后的勝利者。 “只是希望那些病患的百姓能理解朝廷的難處吧!”吳又可意味深長的道。 從第二天起,各隔離區、觀察區的伙食皆減半,下到病患、上到值守的士兵、治病的御醫郎中以及藥童,伙食同時減半。 御醫郎中知曉情況,都未作出什么激烈的反抗,不少值守的士兵雖然怨聲四起,但也還能彈壓,只是吳又可二人還是高估了百姓們的耐心。 糧食配給減半后的第三天,便有病患嚷嚷著要回家,并拒絕聽從御醫們的建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