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看這槍管,朕想讓你在這槍管內壁拉上膛線,就是那種螺旋狀的,使彈丸噴出時經由膛線由直射變成旋轉。”崇禎皇帝端著火銃邊比劃邊對宋應星道。 遂發式火槍只是崇禎皇帝的第一次嘗試,而依照他對歷史中火器的了解,可粗略的將火槍改進過程分為如下幾步。 先是遂發式滑膛火槍,而后是遂發式線膛槍,這兩類皆為前裝式火槍,裝彈速度慢,過程也很繁瑣。 再之后便是研制后裝線膛火槍、定裝紙殼彈、米尼彈等等。 待線膛技術成熟,火炮也可以同步升級,到了那時大明的火器威力當不可同日而語。 宋應星皺著眉頭才聽明白了崇禎皇帝的意思,只是依目前大明的工藝,能將熟鐵制成規格一致的槍管已經很是困難,至于在鐵制槍管內部刻上膛線,這實在是聞所未聞。 “臣回去后便開始嘗試。”宋應星硬著頭皮道。 “呵呵,慢慢來,畢愛卿回去也可著工部的匠人嘗試,誰先研制出來朕重重有賞!”崇禎皇帝也知道技術革新需要時間,勉勵道。 接下來崇禎皇帝又過問了玉泉山建造工程的進度,以及外務府衙門的具體事項,這才讓幾個臣屬離去。 幾日后,根據崇禎皇帝的旨意,六部和內閣成員為外務府舉薦了三名官員,以供崇禎皇帝遴選。 崇禎皇帝對外務府格外上心,此時沒有互聯網、沒有電視,甚至連無線電都沒有,宣傳工作只能靠跑,傳話也只能靠吼。 外務府注定是個人員龐雜的大衙門,而崇禎皇帝對衙門長官要求也不低,吏部尚書李邦華擬定的外務府長官名稱為總管大臣,崇禎皇帝覺得還不賴,便召見了三名候選官員問話。 三名官員雖然大體上知道外務府的職責,但其實心里都沒底,見了禮后小心翼翼的站在邊上等候問話。 “倘若朕想向百姓宣傳清田政策,讓天下百姓知道朝廷清田是為了打擊無良豪紳、是為了讓他們有地可耕,如果讓三位愛卿來寫標語告知天下,這標語當如何寫?”崇禎皇帝想了一下提問道。 這個時候大明各地的村鎮里可沒有大喇叭,想讓百姓知曉他的良苦用心,不至于被豪紳蠱惑鬧事,派人下去大力宣傳就成了唯一的渠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