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又來……不少朝臣低著頭翻了個白眼。 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這些朝臣算是看明白了,但凡皇帝如此和顏悅色的對他們說話,一準兒沒好事。 “朕也很辛苦,每日里光是彈劾孫傳庭的奏疏都有兩百多道,你們寫著不煩,朕都看煩了。”崇禎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就讓朝臣們很難受了,雖然很多事大家都你知我知,但沒必要這么擺在臺面上是不是? 但在場的百官除了心中暗自搖頭外,卻也不敢多言。 “王承恩擬旨。”崇禎皇帝望著一言不發的朝臣,突然又覺得很是沒意思,便對王承恩道。 王承恩將手中的卷宗放在一旁,趕緊從中書舍人那里取來紙筆準備草擬。 “山陜總督孫傳庭治理有方,為國朝之榜樣,朕心甚慰,特賜蟒袍一件,賞金兩千兩。” 蟒袍是大明特有的一種名貴服飾,其衣服上繡有四爪青蟒,是除了皇帝所穿的五爪團龍服外,規格最高的常服。 蟒袍之下則是飛魚服、斗牛服等,其由宮廷專供,非是有大功勞或者受皇帝賞識之臣子而不可得。 不論是蟒袍還是賞金,雖然都只是象征性的恩賞,但表達的意思卻耐人尋味。 昨日還有數百朝臣集體彈劾孫傳庭胡作非為,今日皇帝便又是賞賜蟒袍,又是賞金的,這不是打他們臉嗎?還是當著他們面。 是可忍孰不可忍,禮部右侍郎岑光耀當即出班奏道: “陛下,古之圣君者,無不察納雅言,才可為后世表率,今孫傳庭在山陜兩地肆意屠戮,惹的怨聲載道,朝廷上下無不以之為恥,陛下此舉,非圣君所為!臣請陛下三思。” “岑愛卿,朕前日才說過,有事兒就說事兒,何來那么多之乎者也動不動就引經據典,啰嗦之極。 朕賞賜孫愛卿自然有賞賜的理由,王承恩,念吧!”崇禎皇帝撇了一眼岑光耀道。 由于孫傳庭是派快馬傳遞的密信,而另一公文則是經由布政使司轉交通政司,以布政使司的效率估摸著現在公文還沒出山西,是以朝臣們并不知道崇禎讓王承恩念的是什么東西。 但岑光耀等東林黨人卻逐漸明白過味兒來,他們之所以如此群情激奮的彈劾孫傳庭,就是因為山陜幸存豪紳的求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