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第一根“房柱”被順利固定好后,沈顧又拿著簡易的“黑曜石斧”去砍第二棵小樹。 這“石斧”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要比沈顧預想的還要快。 在有意選擇了樹干較細的小樹后,他的伐木技術也隨著不斷的砍伐,而有了一些經驗上的累積。 所以他在砍第二棵小樹的時候,體力雖不如砍第一棵的時候,但所花的時間反而比砍第一棵小樹的時間要少。 等到他成功把第二棵小樹砍倒之后,蘇子清和周楊兩人的“挖坑”工作也已經完成了。 至于吳佳怡,則早早的去挖了第四個用來固定屋柱的細坑。 并且受限于這坑不能挖得太大,所以蘇子清和周楊在挖好了自己的坑后,也不好下手去幫吳佳怡挖。 她們兩人索性開始在營地周邊,繼續采集起一些適合做簡易繩子的植物纖維部分。 然后用這些材料又繼續做“簡易繩子”。 以備一會兒木屋的四個房柱都在挖好的細坑內固定后,再用這些繩子在它們之間用更細些的木棍搭建整個小木屋的框架!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慢慢流逝。 當沈顧成功砍倒第二棵較細的小樹后,又是四人合力把這棵小樹樹干上的枝葉都慢慢清理干凈。 并且為了保證屋頂構造部分的相對水平,沈顧還又多花了力氣,把這棵小樹上半部分超出已固定好的“房柱”高度,又用“石斧”給砍得整齊一些。 在這次砍齊之前,蘇子清的“筆本組合”也又有了用武之地。 雖然用石斧也可以在樹干上半部弄出劃痕,但用碳素筆在上面做記號,也還是很輕松更準確一點。 由于再砍下的部分,要比這棵小樹接近底部被砍伐的部位要細的多。 所以這次“弄齊”,也沒用沈顧花掉太多力氣。 當第二根“房柱”被順利固定好后,蘇子清則建議沈顧先坐下休息一會兒。 不要一次在砍樹上把力氣給用盡了,因為她以前在書上看過,一個人如果進入了力竭的狀態,恢復起來要比幾段“沒有太累”的休息時間加一起,還要花費更多休息時間! “總感覺就算一個木屋,要在天黑前完全搭建好,也沒想象中的容易!” 沈顧找一處營地附近的樹蔭下坐下休息后,邊用右手手背去擦額頭上的汗珠,便看著那兩根很是孤零的“房柱”,邊自然的有感而發道。 這時已基本挖好第四個“細深坑”的吳佳怡,則順勢為沈顧“爭取權利”道: “要是天黑前,我們真的只能建好一個木屋的話,我建議大家都住在里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