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寒冬已至。 幾乎在當天半夜,整個夜幕下的廢土就被清一色的銀白所充填。 第二天醒來時,整個營地遍地都是三四十厘米厚的積雪。殘存的幾座高樓被皚皚白雪覆蓋,屋檐窗角懸吊著滲人的冰錐,冷風刮過,掉落一地。 明明是早上,但世界依舊籠罩著掛滿星辰的夜幕,漫天的鵝毛大雪還在持續不斷地下著。 放哨的士兵認真的警戒著遠方,走動之余偶爾抖抖身上飄落下來的積雪。 身上的衣服來之不易,是他們尊敬首領特意為崗哨準備的白色防寒服,在這滴水成冰的天氣中,使得端著槍的士兵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雪人。 與此同時,昏暗的房間里,微弱的燭光亮著,小小的火爐之中,隱隱有炭火被灼燒時發出的異響,沈森透過窗,看著屋外清掃積雪的眾人,呵出了一口冷氣。 共合國以前沒有暖氣那種非常落后且耗能嚴重的取暖設施,更沒有在鄉下才能見到的傳統火爐存在。 所以當城市和科技幾乎毀滅殆盡的時候,人類面對寒冬之期,需要的不單單是抵御黑暗的勇氣,還要面對能夠凍死人的低溫。 即使沈森作為一個營地的統治者,以前他在寒冬的待遇和普通拾荒者沒有什么兩樣。 面對寒冷,他還可以穿著機械外骨骼扛扛凍,但營地里的拾荒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像企鵝一樣,在生起火堆的屋子里,相互簇擁在一起。 不過柴火的獲取難度比較大,只能冒險進入野獸出沒的綠林,拾荒者拾取的再多,考慮到照亮營地生火做飯以及供應一千多人取暖的需求,每日的分到的數量只能說是聊以慰藉,火焰大概在亮起三四個小時之后,就會化為灰燼。 所以,當有了時空之門后,在不斷運送生存物資的同時,為了面對不久之后會到來的寒冬,沈森思前想后,覺得還是得靠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在約翰內斯,找了許久,他終于找到了一家生產西式火爐和壁爐的廠家,壁爐太貴,沈森買不起太多,火爐倒是稍微便宜一點,在使用心靈廣播讓心黑的老板打完五折后,他順利得到了七十個小型的火爐。 一千多人,二三十人湊活著用一個,差不多剛剛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