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這是歐洲各國,無論是德國還是奧匈,同時也包括英國,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一旦奧斯曼被戰(zhàn)爭蹂躪得分崩離析,俄羅斯自然是更喜歡歐洲的港口-君士坦丁堡。 而不是遠在萬里之外的海參崴。 所以,索爾茲伯里的話,是一種隱含的威脅-希臘不要做出大家都不喜歡的事情來。 君士坦丁不由得贊嘆,索爾茲伯里這位英國外交大臣,其職業(yè)素養(yǎng)。 要把威脅性的、令人反感的話語,說的隱秘而含蓄,需要精妙的語言藝術(shù)。 尤其是面對君士坦丁這么一個剛獲得輝煌勝利的軍事將領(lǐng)。 從索爾茲伯里的言語中,君士坦丁知道,英國人這是有意調(diào)解希奧戰(zhàn)爭。 君士坦丁也沒有奢望,僅僅一戰(zhàn),就把奧斯曼消滅。 談判肯定是要談判的。 但是,希臘的軍隊仍然要繼續(xù)軍事行動。 色薩利軍團不過是在邊界擊敗了奧斯曼軍隊,除了薩洛尼卡,其他的奧斯曼的領(lǐng)土,希臘完全沒有控制。 目前為止,薩洛尼卡地區(qū)的激戰(zhàn),還在進行中。 此時談判,在談判桌上談什么? 戰(zhàn)場上沒有拿到的領(lǐng)土,談判桌上也不需要提,不可能又人同意的。 萬一哈米德二世咬咬牙,從國內(nèi)征召士兵,繼續(xù)打下去,反而平添波折。 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數(shù)量在二十萬左右,除了和希臘伊庇魯斯軍團對峙的約阿尼納城駐軍,進攻薩洛尼卡的兩個師,奧斯曼帝國在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邊境,高加索地區(qū),君士坦丁堡地區(qū),任然有10萬左右的軍隊。 盡管損失了一個軍團,八萬人,奧斯曼仍不是一個沒牙的老虎。 只是,大英帝國的顏面,也不是隨便駁回的。 君士坦丁口中應(yīng)和著索爾茲伯里:“侯爵閣下,您說得有道理,但是,希臘人只是希望能夠和他們的同胞在一起” “這并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 索爾茲伯里看著一臉和善的君士坦丁,似乎是符合自己的意見,馬上結(jié)束戰(zhàn)爭一樣,但是言語中的含義,卻也同樣豐富。 希臘人只是希望和他們的同胞在一起,這話好像是指引起希臘和奧斯曼帝國戰(zhàn)爭的克里特島民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