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東都神洛!-《大靖日月》
第(1/3)頁
三門山,津渡口。
津渡之設,源于東南。關中平原一馬平川,旦逢暴雨,河洛必然改道,乃至洪澇頻發,蔓延周境。
故大靖朝廷專門設立清道司,專轄河道疏浚之責,譬如除淤開道、筑堤攔壩以及砌橋搭渡等諸務。
津渡之貌,北地少有,南國司空見慣,舉凡大川小港,隨地皆是,蓋因非地勢地理之所存,而百姓非橋梁舟楫不可臻至之地,津梁渡口便應運而生。
然而河洛津渡成也地勢敗也地勢,河水肆意鋪散之后,長年累月的泥沙俱下,便淤積成河床角洲;及至河洛改道,徑流潺潺之下,漸成膏腴之地,如此津渡廢棄,改筑橋梁。
不過此狀非一日之功,至少而今徜徉于河面、泛舟于水上的夏侯淳看不到,拐彎回溯,逆流而上,不過二十里后,便有一座恢宏巨城映入眾人眼簾。
東都,神洛。
翁伯英撲哧一聲撐開紙扇,上繪佳人郊游賞花圖,更有‘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花逐輕風次第開’以及‘閑掛幾曾停蛺蝶’等句。
旅途漫漫,寂寥難捱,忍耐數日之后,終于見到這座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城。
他悠悠地言道:“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并雄。世間萬城,唯有東都神洛無愧于此譽?!?
神洛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大靖立國后,便以‘神洛’相稱。
諸葛誕羽扇綸巾,頷首道:“東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故謂之‘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河山拱戴,形勝甲于天下’之稱倒也名副其實?!?
東都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南北長十里,東西貫六里,無視洛水天險,竟消天地之隔,因其雄奇壯麗,故屢成諸朝帝都。
算上靖國幾近一千五百年,較之靖都太康還要更勝一籌,可謂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夏侯淳情不不禁,慨然贊吟道:
“古來利與名,俱在神洛城。
九陌鼓初起,萬車輪已行。
周秦時幾變,伊洛水猶清?!?
映入夏侯淳眼中的神洛,卻并非常規的坐北朝南,只見洛水攔腰過,兩岸共軒冕。
看似南北兩市分治,實則由數座石砌拱橋橫亙于河道之上,石橋、城墻相互鏈接,勾連不斷,互為犄角倚仗。
飛梁疊石拱橋橫跨洛水之上,襟帶兩城三地,控扼五州八川。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泸定县|
德清县|
武山县|
湾仔区|
米林县|
乐都县|
华蓥市|
临桂县|
潞城市|
台南县|
济南市|
铜山县|
米脂县|
西林县|
娄烦县|
马龙县|
富锦市|
昌乐县|
南江县|
福建省|
安平县|
临颍县|
榆中县|
宣武区|
当涂县|
健康|
崇义县|
广宁县|
阿图什市|
福鼎市|
兴义市|
洪雅县|
安阳县|
乐安县|
舞阳县|
石城县|
孟津县|
万载县|
分宜县|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