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道是: 幾回奏捷建奇功,爭奈妖狐蔽圣聽; 入國已無封諫表,到山應(yīng)有淚江楓。 豈知魂夢烽煙絕,且聽哀猿夜月空; 縱有丹心成往事,年年杜宇泣東風(fēng)。 只見那聞仲果然不負(fù)氣節(jié)無雙之詞,即便是身陷如此絕境,也沒有半點屈服之意。 話說這聞仲與姜尚不同,姜尚是根骨太差,仙道實難成就,故此下山輔佐武王成就人間富貴。 但是聞仲不同,他本是通天教主座下四大親傳弟子之中,金靈圣母的大弟子。當(dāng)初未出山之時,便已練就一身天仙修為。 因為殷商奉截教為國教,截教弟子故此多有在殷商朝廷出仕歷練的。不少弟子亦是將這紅塵官場,當(dāng)做是一場修行。 故此當(dāng)初聞仲也不過是出世歷練,方才出仕朝歌。 但是紂王之祖父文丁慧眼識人,因聞仲之才能,對其甚是禮遇。甚至不惜將一國大軍托付于他,授其征伐之權(quán)。 要知道當(dāng)初在殷商出仕的截教二代弟子都不再少數(shù),但是論其禮遇之盛者,無人超過聞仲。 聞仲有感其誠心,便一直是盡力輔佐。故此聞仲對紂王的感情,并不是什么忠心耿耿。 再說紂王不過一介凡人,何德何能可以得到他截教弟子的效忠。他只不過是為了履行當(dāng)年諾言,故此一直不離不棄罷了。 看著那突然出現(xiàn)在絕龍嶺之外的八根通天神火柱,聞仲不由輕聲一嘆,而后對身后殘兵吩咐道:“此非爾等能敵也,你們逃命去吧!” 那云中子也懶得與一干凡俗兵將一般見識,便任由他們逃散一空。 看著那高約百丈、圓有十丈有余的神柱,按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方位排布。每一根神柱內(nèi),隱隱可見四十九條火龍在其中飛騰。 聞仲便是遠(yuǎn)隔數(shù)百丈都能感到其中離火之精的酷烈,心中不禁感嘆道這云中子不愧是闡教之中的煉器宗師。 見聞仲誓死不降之后,云中子也沒有再多費口舌。只見他將手上雷訣一發(fā),那八根通天神火柱之中的離火之精,便化作四十九條神龍沖了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