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章丨各算其能-《興漢室》


    第(1/3)頁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說苑·說叢】

    王允剛拜別董卓,一身朝服尚未換去,便趕回未央宮,正欲前往中臺理政,半途又聽人說皇帝派侍中楊琦傳詔,索要了藏于尚書臺的所有官員名冊,說是要好好識記。此事非比尋常,皇帝登基以來,受制于權臣,很少有自主派人去尚書臺宣詔的。皇帝的性情,王允最了解不過,聰慧且敏感,柔仁且怯懦,若是太平天下,當是守成之主。

    可自皇帝病情好轉之后,所言所行,處處不符以往,不僅比以前更聰明,而且還多了些以往沒有的明斷。王允不敢說對其了如指掌,尤其是在今天早晨他和楊琦分別應對皇帝之后,他必須得好好把住皇帝的脈,至少在刺董前夕這段關鍵的時候,不能橫生枝節(jié),更不能讓皇帝引旁人注目,這個旁人,既是董卓,也是其他觀望的朝臣。

    王允也有私心,也有做霍光的私心。

    在皇帝暗弱,又沒有別的競爭者的情況下,誅殺董卓后,他便是理所當然的宰輔。到那時,那些暫且與之盟誓的臣子們,無論是否情愿,都是順者昌、逆者亡。其余朝臣,無人可投靠,只能依附于王允。但現(xiàn)在不同了,皇帝的強勢與明睿,已經(jīng)漸漸影響到身邊的近侍,比如楊琦與楊瓚等人,這是在給朝臣釋放明確的信號,并提供了第二個選擇,等于是要和王允爭奪誅董之后的政治資源,王允怎會坐視不管?

    待到未央宮前殿,王允正在殿中靜候沒多久,一個小黃門跑了過來,賠笑道:“國家剛才已擺駕去了石渠閣,司徒若要請見,不若等……”

    知道皇帝不在未央宮,王允轉身便走,只留下尷尬的小黃門在原地。他行事果決,毫不拖泥帶水,從前殿到宮北的石渠閣,足足走了半個多時辰。這石渠閣本來早已在王莽之亂中被焚毀,直到董卓遷都,王允將洛陽蘭臺大部分典籍圖冊都運到長安之后,方才徹底重修了石渠閣,用來存放洛陽宮中的典籍。

    石渠閣四周有一道溝渠,引的是活水,用以防火,夏季在此讀書也能感到清涼。黃門侍郎射堅與丁沖正躲在廊下,陽光和煦,暖風熏熏,他二人靠著廊柱,在背陰處閉眼假寐。忽聽得一陣車馬喧鬧,射堅睜眼一看,見王允端坐車上,緩緩而至。射堅推醒了丁沖,道:“王司徒來了,快進去通稟。”

    石渠閣不大,一二樓都是放書的地方,只在三樓有個小堂,皇帝就在那里與楊琦、王斌二人看書議事。當丁沖來時,瞥見王斌正與楊琦相對而坐,皇帝居中捧簡而讀,丁沖心里不滿,裝作沒看到二人似得,對皇帝行禮道:“陛下,王司徒求見。”

    于是皇帝聞言起身,臨窗而立,正好能看見王允垂手而立,在閣子前靜候自己傳詔。王允再怎么耿介剛直,也知道擅闖陛前的罪過。皇帝擺擺手,示意丁沖下樓傳王允上來。

    王允走進時,恰好看見皇帝正站在窗邊,借著屋外明媚的陽光,瞇起鳳目仔細認讀著書簡上的小隸,蒼白的臉被陽光照成健康的麥色,身上一襲深色的燕居服,襯得身子越發(fā)瘦小不堪,但那認真、好學的模樣卻深深印在王允腦海里,成為了他終身難忘的畫面。楊琦在一旁輕咳了一聲,他方才轉醒,大步上前,伏身拜倒;“司徒、守尚書令臣允叩見陛下!”

    皇帝仍然站在窗邊,整張臉有一半隱入暗處,正如他所表現(xiàn)的情緒一般陰晴不定,他盯著一行文字陷入沉思,楊琦不敢說話,王斌更是放下了書簡,不知該站該立,面露忐忑。

    此時王允在朝中的權勢僅在董卓之下,王斌擅自與皇帝結好,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他直面王允時,王斌倒是突然心虛了。皇帝倒是比任何人都沉得住氣,他不叫起,王允就得一直跪著。王允知道皇帝這是要在他身上出一口早上被糊弄的惡氣,也是刻意要殺他威風,哪怕地板堅硬,自己一路過來身子疲累,也得咬牙硬挺著。

    終于,皇帝將手中書簡放下,像是剛看到人似得,笑道:“司徒來了,快請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建阳市| 瑞安市| 达日县| 镇康县| 年辖:市辖区| 彭山县| 江孜县| 广安市| 漳州市| 墨竹工卡县| 行唐县| 甘洛县| 阳东县| 上虞市| 肃宁县| 天峨县| 信丰县| 镇巴县| 绩溪县| 丹巴县| 嘉黎县| 宜都市| 兴隆县| 罗江县| 区。| 连城县| 建始县| 饶平县| 抚宁县| 光泽县| 东平县| 自贡市| 三穗县| 西藏| 星子县| 高邑县| 乐亭县| 大埔区| 扎兰屯市|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