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蓉城總工會文工團,又名蓉城工會劇社,在1982年,由蓉城十幾個大大小小國企工廠業余文工團組合而成,總人數在300多人,有歌隊、舞隊、樂隊、合唱隊、川劇隊等等,是專門為了慰問工廠職工的文藝工作團體。 提及工廠業余文工團,起初是成立于1952年,當時蓉城各大工廠為了活躍蓉城各個工廠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服務科研與生產,專門從工廠職工內挑選出會唱歌、打快板、唱川劇的人,組成廠內業余的文工團。 后來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有了較為豐富的選擇,國企工廠也是開始慢慢的解散業余文工團,后來在一些領導的建議和提倡下,將各個工廠內的優質文工團表演者給容納進了由當地政府組建的“蓉城總工會文工團。” 成立至今已有四年之久,全團三百多號人,有歌唱隊、舞蹈隊,也有樂器表演隊,還有合唱隊,以及川劇隊,話劇隊等等。從第一毛紡廠,7322白藥廠,再到106紅光電子管廠,總工會文工團每個月都會前往蓉城各大國企廠進行慰問表演。 對于蓉城文工團,李燕歌的記憶還算深刻,前兩年爺爺還沒退休的時候,他就經常跟在爺爺的后面,跑到蓉城文工團內玩,對這里面的環境還算熟悉。只不過三十多年過去,蓉城的變化實在太大了,他對80年代的記憶已經漸漸模糊,很多地方叫不上名字,也不知道怎么走。 “走錯了,在右邊,你小子前兩年不是經常來玩嗎?怎么這么快就忘記路了。”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的爺爺,拍了拍李燕歌的肩膀,指著右邊那條岔路道。 李燕歌連忙掉頭,騎上正確的道路后,他尷尬的笑了笑。“爺爺,我這不是最近忙著學習,腦子有點混亂嘛。” 爺爺不以為然的揮了揮手,“行了,你這大半年沒碰過二胡了,等會兒拉的時候可別腦子混亂。” “那肯定沒問題,拉二胡多簡單的事。”李燕歌不是吹,他現在拉二胡的技巧絕對比老爺子強,好歹也是中央音樂學院畢業,不僅選修了多種樂器,后來還教學二十多年,基本上現在國內常見的樂器,他都能演奏一下。 爺爺笑道:“是嗎?那等會兒到了文工團,我就看看你這拉的怎么樣。” “瞧好了您嘞。”李燕歌嘴里冷不丁冒出一句京話。 爺爺詫愕道:“好小子,還說起京城話了,從哪學來的?” “那個…我就是看電視上這么演,隨口說說而已。” 李燕歌打個哈哈,敷衍了過去,上輩子他在京城生活了十來年,耳濡目染下京城話也說得有模有樣,剛剛純粹就是脫口而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