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南大學醫院院院長金利民也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 楊曉東動刀的速度太快了,非常迅速,而且下刀很干脆。 當然,他不是亂切,而是依著肌纖維的排列方向下刀。 先將牛排塊中的骨頭、血管全部分離干凈,并將部分神經組織分離。 看著楊曉東手法熟練地分離各種組織,麥凱利驚訝之余,又皺起了眉頭。 這明顯就是多年手術刀功,絕不可能是初拿手術刀的醫學生能掌握的技能。這會是醫學生? 相比較,瑞恩斯的手法就差了很多。 他下刀的速度很慢,而且很猶豫。 還不小心切斷了多根小血管,神經纖維更是被弄斷了無數。 楊曉東沒看瑞恩斯怎么動手,他完全專注于自己手上的動作。 在將清除了骨頭、血管和神經纖維及結締組織的牛肉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后,他再切了一段管徑約兩毫米的血管。用水充盈后,他非常仔細地用手術器械將血管表皮的脂肪組織清除。 清除完畢后,楊曉東拿著這段血管問麥凱利:“尊敬的麥凱利博士,如果這是大隱靜脈,或者乳內動脈,用來當成心臟搭橋的橋血管,可以嗎?” “完全可以!”麥凱利接過楊曉東手中的血管鉗,仔細打量了一番后,眼神古怪地看著楊曉東,“剛剛入職的心外科醫生,清理橋血管都沒這么干凈。” “其實我覺得,干外科醫生有時候真的需要天分!”楊曉東笑了笑,“因為我自小志向當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就和我在心外科工作的姑父所帶的學生一起學習刀法。一拿起手術刀,我就迷戀上了用刀子割開皮膚時候的感覺。在將皮下組織、脂肪組織分離開來,將骨頭剔除干凈的時候,我非常有成就感。于是,我就一直沉迷于這種練習,及至在入醫學院的時候,我已經將手術刀當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楊曉東的英語說的非常流利,而且很快速,中方學生中一些英語不錯的人,都沒完全聽懂他在說什么。 麥凱利很驚訝,他也想不到楊曉東的英語會說的這么流利,很多專業詞匯也掌握的非常好。 而且,楊曉東從高中時候就開始練習刀法。 這在大多數人看來,真的不可思議。 不過麥凱利只是吃驚,并不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他也有類似的經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