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音起,四周很快彌漫起各種道則,無數(shù)異象并生。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惟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孰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 此前因收了徒,鴻鈞這一次講道明顯更有針對性。 因三清中老子坐在首座,為大弟子,其余人依照順序分別為二弟子原始,三弟子通天,四弟子紅云,五弟子女媧,六弟子準(zhǔn)提,七弟子接引。 他們組成了圣人坐下七仙,皆為大羅金仙。 其中修為最低的便是紅云,只有大羅金仙初期,所以他此次聽道格外認(rèn)真。 而因為他們離得比鴻鈞更近,身為自己的弟子,所以鴻鈞明顯更為偏袒這七人。 所講的大道也更加適合他們七人。 可說此次講道對于他七人而言是天大的機(jī)緣。 也正是因此,在他們七人身周彌漫的道則越發(fā)精純,七人的修為都在不斷凝實提升著,每個人臉上都有著幾分欣喜的神色。 顯然此次講道對于他們而言也有不少幫助。 鎮(zhèn)元子也正如癡如醉地領(lǐng)悟著道法,他的身周道則彌漫。 鴻鈞講的,他越是聽越是覺得大道奇妙,圣人更是深不可測。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