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25章 沒有自知之明的朱由檢-《陛下因何造反》


    第(2/3)頁

    有明以來,二百多年來,大明和蒙古之間的戰爭,也就開國時那數十年取得過優勢,藍玉大將軍犁庭掃穴,成祖皇帝五征蒙古,皆取得輝煌的勝利。然而從那以后,大明面對蒙古人是連戰連敗,特別是土木堡之變后,便只能被動防守,主動進攻蒙古的舉動再也沒有過。

    隆慶封貢以后,雖然和蒙古人之間止了兵戈,卻是靠著貿易才消弭兵災,并不是大明兵鋒讓蒙古畏懼。

    然而誰能想到,到了崇禎年間,明軍竟然面對蒙古人接連取得勝利,先是洪承疇率兵出張家口擊破喀喇沁部,再就是張世澤薊州大破土謝圖汗,皆取得了斬首俘獲上萬的輝煌戰績。

    而這兩戰卻均不能和河套這一戰相比,河套一戰,張世澤奇襲歸化城,盧象升生俘林丹汗,占了蒙古的都城,抓了蒙古的大汗,然后分裂漠南為三十六部,各部皆受大明朝廷冊封。

    也就是說,從今往后,整個漠南蒙古都成為大明的附庸,地位和云貴的土司基本上相同。漠南各部接受大明冊封,其部落頭領必須大明朝廷冊封后才能名正言順,這也意味著在法理上,包括河套在內的數千里漠南蒙古成為了大明的領土。

    俘獲敵酋,開疆擴土,這可是真正的拓土之功,

    這功勞如此之大,簡直超越了藍玉當年。畢竟藍玉雖然打到捕魚兒海,擒獲整個元朝朝廷,但打下的地盤卻并未占住。而現在,河套、陰山南北,甚至整個漠南,以后可以說都是大明的。雖然距離完全的統治還需要一些時間。

    一時間,孫傳庭張世澤等人的名字在北京城內傳揚,皇家百姓報接連連載他們的英勇事跡,隔壁老王等金牌作者也紛紛撰寫文章,圍繞著河套之戰寫出一系列的話本,說書人在各家酒館內爭相說這些事情。也就是巴彥穆爾等人部落王子不通漢話,在酒館喝酒時竟然不知道說的是自己,不然非得羞愧而死。

    民間爭相傳頌孫傳庭張世澤等將帥的功績,朝堂上,形勢也迅速轉變。

    原先,在孫傳庭張世澤的主持下,宣府大同榆林三邊等地進行了改制,大量的將官因罪被拿下,大量被將官們霸占的軍田被收回,這無疑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三邊之地,養著眾多將門,也使得眾多官員從中得利,軍糧運輸,開中法,養活了一大批商人,而每家商人背后都有官員背景。而三邊雖是軍鎮,從三邊考中舉人進士的也為數不少,這些士紳都在三邊有著巨大的利益,其家族占了大量軍田,孫傳庭的舉措等于挖了他們的根,讓他們豈能愿意?

    從孫傳庭開始對三邊進行改制那時起,彈劾他的奏疏就接連不斷。朝堂上罷免孫傳庭的呼聲塵囂其上,皆被朱由檢強壓了下來,不然三邊改制早就夭折了。

    而現在,孫傳庭平定了漠南蒙古,立下了絕世之功,彈劾他的奏疏一下子就消失了。畢竟和生擒林丹汗奪取歸化城平定整個漠南相比,殺幾個三邊將領,抄些家,清繳幾十萬畝軍田算個屁啊!

    一時間,在這些文官口中,孫傳庭又成了大功臣,贊揚他的奏疏更是每日都有,談論該如何封賞的奏疏更是接連不斷。好多文官甚至建議給孫傳庭封爵,給個定北伯或定北侯。

    對給孫傳庭封爵之議,朱由檢當然不會同意了,他明白這些文官們的歹毒心思。給孫傳庭封爵以后,等于把孫傳庭高高供起來,以后孫傳庭將沒法再督撫地方。當年,那些文官就是這么對功勞極大的王陽明的。

    所以朱由檢不會給孫傳庭封爵,而是會給他加官封妻蔭子,極盡榮耀。而孫傳庭,朱由檢還會繼續重用,畢竟他手下能用值得用的人太少。很多文官能力是有的,氣節也有,但就是心不在皇家這邊。

    最近這段時日,朱由檢很高興,非常的高興!

    他從來沒有想到,在自己的治理下,大明達到現在的情形。

    剛剛重生的時候,朱由檢只是希望這一世大明不要亡在自己手中,只是希望能夠內平流賊外定建奴,對于平定蒙古,雖然也想過,但實際卻沒抱有指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