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此同時,判決結果也在皇家百姓報上刊載,賣遍順天府所屬五州二十二縣。聽聞朝廷來真的,真的為借貸百姓做主,各縣百姓也聞風而動,紛紛跑到縣衙舉告。 地方州縣畢竟是文官們保持,為了防止地方官向著士紳大戶,朱由檢派出了大量錦衣衛,深入到了五州二十二縣,監督著地方官們審案。 一時間,士紳富戶地主們哀嚎一片,很多士紳富戶見機不妙,連忙找到借貸銀子的百姓,主動取消高利貸,免去歷年的債務,方才躲過了懲罰。 然而他們卻失去了賺大錢兼并田地的機會。很多士紳富戶,特別是北方的士紳富戶,家中積攢大量的銀錢糧食,卻沒有投資的機會,若是不能放貸,那他們的銀子就只能埋在地下,無法錢生錢。 正當士紳富戶心中生出怨氣的時候,突然又從朝中傳來了消息,皇家百姓報出面,以五十萬兩銀子為股本,宣布成立大明百姓銀行,面向整個順天府吸收存銀,給與年息五厘。 消息傳出,北京城內外,士紳富戶們一片嘩然,終于明白了皇帝打擊高利貸的意圖,這是要為成立錢莊吸納存銀,要搶生意啊。 什么百姓銀行,在士紳富戶們看來,就是錢莊錢號,在明末,是有錢莊存在的,多是山西和徽州商人經營,靠著異地存取收取手續費賺銀子。 不過在錢莊票號存銀需要繳納手續費,還從未聽說會有利息,一時間,很多富戶士紳們很是心動。反正再也沒法放高利貸,銀子埋在家中地下也是埋著,倒是不如存在這百姓銀行,也好賺些利息。五厘利息雖少,但也是錢啊! 可是想想百姓銀行的背景,很多人又猶豫了。這百姓銀行是皇家百姓報出頭所辦,而皇家百姓報是皇帝的喉舌,所以這銀行一看就是皇帝暗地所辦,為的仍然是斂財。 經歷了高利貸之事,順天府絕大部分士紳富戶,對皇帝生出怨恨,自然不愿把銀子存在皇帝開的錢莊。相比一些利息,他們更害怕銀子被貪財的皇帝給坑了。 對這種情況,朱由檢早有預料,也有相應的辦法。 朱由檢手中掌握著三萬京師禁衛,北京城中還有錦衣衛外圍內圍人員達三四萬人之多。 朱由檢宣布,從此以后,京師禁衛和錦衣衛們的餉銀皆存入百姓銀行,由百姓銀行負責發放。發餉日子,禁衛士兵和錦衣衛們憑著腰牌證件,可以自己去百姓銀行支取,也可以把餉銀繼續存在銀行賺取利息。 若是說最忠于朱由檢的,當屬禁衛軍和錦衣衛莫屬,對餉銀在百姓銀行支取,禁衛士兵自然沒有意見,為了表示對皇帝的支持,很多禁衛官兵甚至把身上的銀兩主動存在百姓銀行。 而對錦衣衛來說,其實也一樣。錦衣衛軍官為了表示忠心,自然要支持百姓銀行,普通的錦衣衛也許不信任這個百姓銀行,但沒有話語權。 然后便是北京稅務司,趙率教代表稅務司宣布,從今以后,稅務司征收稅銀都存在百姓銀行,而且鼓勵商戶們把銀子存在銀行,通過銀行進行稅銀結算。 只需要把銀子存入銀行,便可以用來沖抵稅銀,這過程方便不說還會少很多損耗,畢竟銀子的成色還有銀子交易時的剪切都會有一定損耗的,會有火耗存在,而通過銀行交易,則不用擔心這些。故很多商家也愿意進行這樣的嘗試,便試著把少量銀兩存進銀行。 而銀行最大宗的存銀則來自京中勛貴。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京中勛貴們。 其中英國公張之極一下子便往銀行存了五十萬兩銀子,國丈嘉定伯周奎也存了二十萬兩之多。 張之極因為兒子張世澤的原因,已經是皇帝的鐵桿支持者,這個時候自然要主動支持表忠心。 而國丈周奎,則純屬看上了年息五厘的利息。周奎很有錢,也放高利貸,但畢竟在北京根基比較淺,放貸也放不出多少,再加上朱由檢嚴厲打擊高利貸,便少了賺錢的門路。年息五厘雖然不多,但二十萬兩銀子存在百姓銀行,一年也有一萬兩的利息。而且周奎并不擔心百姓銀行會賴賬,畢竟他是國丈! 有張之極和周奎帶頭,其他勛貴也陸陸續續往百姓銀行存了一些銀子,多者數萬,少者數千兩。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百姓銀行已經吸納了存銀達一百五十萬兩之巨,成績實在喜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