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整個崇禎三年的前半年,遼東并無大的戰事發生。建奴仍然盤踞在沈陽以北,明軍則控制著遼陽以南。遼沈之間的廣袤平原成了雙方的緩沖地帶,時有雙方騎兵在平原上奔馳縱橫,互相窺視著對方動靜,雙方哨騎之間經常接觸戰斗,但也僅此而已。 明軍忙著經營新收復的地盤,忙著安置救回的遼民,忙著整編軍隊,忙著屯墾。剛剛經歷的大戰,明軍雖然獲得極大勝利,但也耗費太多,整場戰斗耗銀數百萬兩之巨,已經沒有實力進行下一場大戰。 而建奴,一場大戰下來,建奴人口損失達七成之多,已經沒了和大明繼續決戰的能力。黃臺吉正忙著吞并右翼蒙古諸部,借以快速恢復實力,也沒心思進攻明軍。 去年冬天的時候,黃臺吉帶兵成功偷襲了科爾沁部,殺了科爾沁部部落頭人首領,把頭人們的牛羊馬匹分給了普通牧民,因而迅速得到了普通牧民們的擁護,然后便把科爾沁牧民整編為八旗,得到了兩萬余騎兵。 今年整個春天,黃臺吉帶領騎兵四處征伐,又吞并了十多個大小部落。一些蒙古部落原先就是建奴的附庸,愿意和建奴合并。也有一些部落不愿失去獨立性,又打不過建奴軍隊,便整體向南遷徙,來到遼西廣寧邊墻,投奔明軍,意圖借著大明的力量抵擋建奴。 對這些前來歸附的部落,盧象升并不客氣,代表皇帝許諾封賞部落頭人大明官職,吸收其部落騎兵加入明軍,然后把其部民打亂安置在遼西遼南,和明軍軍戶雜居。這樣用不了多少年,這些蒙古部落便會完全漢化。其目的手段和黃臺吉非常相似。 這些部落本就已經窮途末路,再加上禁衛軍的強大震懾,只能選擇徹底歸附大明。部落頭人們被賞賜金銀田地,雖然失去了對部落的控制權,但至少能做個富家翁,從此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和殘暴的建奴相比,大明給他們的待遇要好得多。 收編了這些蒙古部落,得到了一萬多精于騎射的蒙古騎兵,和禁衛軍騎兵整編在一起后,使得禁衛軍的實力更加強大。 經過建奴和明軍的吞并,靠近遼西遼北的右翼蒙古部落幾乎為之一空。 黃臺吉不肯停下擴張的步伐,有著率軍西征,進攻盤踞在陰山歸化城一帶的林丹汗察哈爾部的意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