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寬甸堡出發,經過亮馬佃,通過稗東葛嶺,又翻越了牛毛嶺,在牛毛寨宿營(現今的桓仁大甸子村)。用了四天時間,走了二百三十里,平均每天路程差不多六十里。 對大部分軍隊來說,日行六十里已經算是較快行軍了,可這里一路都是山區,不是好走的平原地帶。很多地方人都不好走,更不用說還攜帶著各種武器被褥物資了,很多地方需要人推著馱馬才能走過。 也就是吃苦耐勞的禁衛軍,士兵大都出自貧困農民家庭,在嚴格訓練下,有著堅韌的毅力。若是換做其他邊軍,根本走不這么快。 到了牛毛寨,距離赫圖阿拉便只有二百里了。行進了這么長的距離,只有在牛毛寨才遇到十幾戶建奴旗人,其他地方皆是空無一人的山區。 便是這十幾戶旗人,也根本想不到會有一支明軍突然出現在這里,措不及防的情況下,被先頭部隊包圍了村子,為防止走漏消息,村里的旗人全被殺死。 在一戶旗人的茅屋中,盧象升翻開了地圖,仔細研究著下一步的路線。 薩爾滸之戰,劉綎率領明軍和朝鮮聯軍,軍糧完全靠從朝鮮運輸,到達牛毛寨后,補給便跟不上,不得不在這里留了兩日,然后繼續行軍。從牛毛寨到赫圖阿拉只有二百里,若是劉綎大軍按照六十里速度行軍的話,只需要四日便能打到赫圖阿拉城下。可惜他在牛毛寨耽擱了一日,然后行軍的速度又有些慢,又用了三天時間,才到達距離赫圖阿拉一百三十里的深河,和建奴駐守東路的少數八旗兵打了一仗,但卻打贏了。然后又因朝鮮軍糧盡,大軍在深河逗留了兩日。 也就是耽擱的這三四天時間,建奴擊敗了總兵杜松與總兵馬林兩路軍隊,建奴主力回援,擋住了劉綎部,建奴大軍左右夾擊,擊潰了劉綎部,劉綎也當場戰死,四萬大軍,只有少數士兵逃回了寬甸。 當是時,劉綎部距離赫圖阿拉只有一百里之遙! 看過兵部有關薩爾滸之戰的全部文檔,盧象升對劉綎部的經歷自然清楚,若是劉綎部軍糧跟得上,行軍再果決、速度再一些的話,完全有足夠的時間趕在總兵杜松與總兵馬林兩路明軍被建奴擊敗前趕到赫圖阿拉,而當時的赫圖阿拉兵力空虛,劉綎完全可以一戰而下。而建奴老巢被攻下,前方將士必然士氣低落,說不定薩爾滸之戰歷史會重寫。 可惜發生的已經發生了,歷史不可能重演,盧象升惋惜的同時,也只能吸取教訓。 所以,此次出征,從出兵開始,就準備了足夠的軍糧,每個士兵攜帶二十斤炒面,至少能支撐大軍作戰半個月,根本就不需要從后方運送糧食。 每日行軍六十里,絲毫不敢有任何耽擱。大軍在牛毛寨也只是休息了一夜。 從牛毛寨往北,距離赫圖阿拉越來越近,山谷間經常能看到建奴旗人的屯村,不過這里仍然是莽莽山區,只有山間的小塊平地,根本不適合耕種,這里生活的建奴多數以打獵為生。只不過屯村的成年旗丁都被抽調走了,屯村中只剩下老弱婦孺,面對陡然出現的明軍,完全沒有一絲抵抗的可能。 而盧象升也只是隨便派出一小股軍隊,便讓這些屯村灰飛煙滅,搶到的糧食正好補充軍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