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雙島-《陛下因何造反》
第(1/3)頁
崇禎二年,朝廷的威信還在,明軍還沒有成建制主動投降建奴的先例。
在所有明軍官兵眼里,建奴仍是蠻夷,華夷有別,只要有活路,沒有多少人愿意剃掉頭發投靠蠻夷。
東江鎮士兵皆是遼民,各個都和建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又怎么可能去主動投奔建奴?
至于毛文龍,非常跋扈囂張,但在大明是左都督平遼將軍東江總兵,已經做到了武官頂峰,即便投降建奴,又能得到什么?在文官中有好些傳言,說毛文龍和建奴勾結,有投降建奴的嫌疑,但孫傳庭是不信的。
當然,不甘心丟掉權勢地盤,毛文龍也許真的會作亂。所以此去東江,必須得小心謀劃一番。
一番商議之后,孫傳庭拿定了主意。
傳令由曹文詔坐鎮寧遠,孫傳庭自己帶著副將何可綱并三千士兵,乘坐五十條海船,半月后從覺華島出發,向著遼南駛去。
東江軍最強盛的時候,占據過遼南的旅順、金州和復州等地,然而天啟五年的時候,建奴對遼南展開了反攻,隨著主戰的張盤等將領戰死,旅順失守,東江軍在陸地上的地盤丟失殆盡,從此只能在海上茍延殘喘。
船隊貼著海岸一路向南,站在船頭,能看到遠處的郁郁蔥蔥的陸地山巒。
建奴雖然占據了整個遼南,因為人口太少的緣故,但并沒有好好經營,其絕大部分人口還是都在遼沈平原地區,在遼南山區只有少量駐軍。然而即便如此,三四年來,毛文龍也沒有再對遼南展開過反攻,而是滿足于呆在遠離大陸的皮島島嶼。東江軍只在遼南的廣鹿島等島嶼有數千駐兵。
從寧遠到皮島,沿著海岸兩千多里的海程,孫傳庭自然不可能耗費大量時間去皮島,而是選擇在金州南面的島嶼和毛文龍相見。
雙島,位于金州灣西南海中,二島南北對峙。
孫傳庭在南側的島嶼上了岸,士兵們在島上搭建了簡易的營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