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610章 又,又,又來了! 王子安和李義府這一對師徒的故事,只是大唐晚報掀起的風暴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插曲,而外面,整個長安已經徹底的炸了鍋。 百年望族,王家郡望。 天下姓王之人,幾乎無不以能被列入王家族譜而自豪。 溫良敦厚,詩書傳家。 人才輩出,溫文爾雅。 …… 就算是偶爾出幾個敗類,大家也認為那不過是害群之馬,不肖之徒,自動把這些人排除在真正的王家子弟之外。 幾乎是所有場合,只要有王家子弟,必然會被主人邀請至上座,并引以為榮。 就算是出仕,王家子弟也是一個金字招牌。 向來只有王家子弟愿意不愿意出仕,而沒有愿意出仕,而朝廷不取。 這就是王家的聲威。 數百年積累起來的名望。 所以,王家勾結邊將,向吐蕃走私上萬斤百煉鋼的事情,一經報道,頓時如同引爆的蘑菇云,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向著四下飛速傳播。 人群炸了。 第一個反應就是怎么可能! 第二個反應是怎么可能? 但大唐晚報這幾個月來,在百姓之中早就潛移默化的樹立起了一個品牌。 凡是大唐晚報報道的,必然誠信無欺。 愿意很簡單,大唐晚報所有的新聞都有朝廷背書,就算是大唐晚報的廣告,也都是良心推薦,無一不是有口皆碑的門店。 要么就是,雖然名氣不大,但貨是真的好。 甚至就連街頭巷尾這種花邊新聞,你只要細心打聽,都能找出出處。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可怕的。 所有,大唐的百姓震驚過后,馬上就陷入到一種類似被人背叛的情緒中。 王家,竟然是這樣的王家。 欺世盜名,天下之賊,大唐之恥! 所以,之前對王家有多推崇,現在對王家就有多憤怒。 王家辜負了我們的感情—— 這種情緒,在讀書人心中尤其明顯。 若是平日里,或許還稍微好一些,現在的關鍵是,長安城里聚集了許許多多壯懷激烈,立志報國,準備參加高考的讀書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