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桿把自己的這個疑問和韓先生說了,韓先生哈哈一笑。他說:“這個是思維慣性造成的偏見。” 劉立桿不解地看著他,不知道他這話什么意思。 “你說的這位朋友,他看到這個項目,一定會說,哎呀太好了,這正是自己需要的,如果有,他肯定會去,再想想,他的朋友也肯定會去,這么一想,就興奮了,對嗎?” 韓先生笑著問,劉立桿點了點頭,他想起來,謝總還真是說過類似的話,甚至還想在那里面,開組庵湘菜館。 “但他的盲點在于,或者用一句套話說,他脫離群眾太久了,他不知道,這個城市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是他和他的朋友,他們是消費不起的,站在他的角度看,這個朋友那個朋友,數(shù)量好像很多,但放到整個海城,他們只是九牛一毛,根本沒有代表性。” “有道理!”劉立桿忍不住贊嘆道。 “我說你們這個想法很不錯,但是不合適,要是再過二十三十年,海城那時候有三百萬四百萬五百萬人口,而且中產(chǎn)階級占很大的比例時,你們這個項目,就有生命力了,但你們能說,先把它造起來,再等那個時候到來嗎?只怕那個時候沒到,你們就被它拖死了。” “明白了,聽韓先生說話,就是受教育。”劉立桿說。 韓先生謙遜地擺了擺手,劉立桿以為他又要說謬獎,但韓先生沒有說,而是接著伸手示意一下,讓劉立桿吃點心,劉立桿一直被蛋撻吸引,拿起一個嘗了一下,就覺得太好吃了,又不好意思問這是什么,只能一個勁地夸太好吃了。 “謬獎,雯雯的手藝,還過得去。”韓先生呵呵一笑。 韓先生呷了口茶,繼續(xù)說:“這房地產(chǎn),你不要把它想得太神秘,其實它和其他的商品是一樣的,不是說越好的房子就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適的房子,才是最好的。” “這個怎么說?”劉立桿問。 “我打個比方,比如,有三個衛(wèi)生間的房子對一家人來說,肯定比一個好,對不對?可以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嗎,兒女早起來,急著去班學(xué),也不需要和老爸老媽或爺爺奶奶搶廁所,但現(xiàn)在,你要造出這樣的房子就很難賣。 “為什么,也很簡單,現(xiàn)在人買房,首先是改善缺房的需求,原來是父母和兒女?dāng)D在一間,爺爺奶奶也和小孩擠在一間,很多甚至三代同堂擠在一間,對他們來說,最需要的是老人、父母和兒女,能夠有自己各自的房間,最好,如果有幾個孩子,還每個小孩一人一間。 “你把有三個衛(wèi)生間的房子賣給他們,他們不罵死你才怪,我花那么多錢,結(jié)果買來的不是房間,都是衛(wèi)生間,你說他要不要罵你,你的房子會不會好賣? “但過幾年,這個就會倒過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房間了嘛,他就會想,是不是還應(yīng)該有三個衛(wèi)生間,最好衛(wèi)生間還在房間里面,那樣才方便,說難聽的,父母親干完那事,想用水沖洗一下,也不用先端盆水去房間,或偷偷摸摸穿過客廳了。” 說到這里,韓先生和劉立桿都笑了起來,劉立桿感覺自己都看到了那個畫面,衣衫不整地出了房門,結(jié)果和小孩或者老人撞個滿懷,那種尷尬,哈哈。韓先生接著說: “到那個時候,一個衛(wèi)生間的房子就沒人要了,大家要的,不僅是有三個衛(wèi)生間,而且衛(wèi)生間還要大,里面最好是有浴缸又有淋浴,這個,就是我說的合適的房子才是最好的,你做房地產(chǎn),一定要有這種前瞻的能力,能夠捕捉到客戶的這種需求變化。 “太前衛(wèi)的房子,賣不掉,你的資金積壓在那里,會把你拖死,落伍的房子,造起來也買不掉,你的資金還是積壓在那里,一樣會死,房子這個東西,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樣的是,它生產(chǎn)的周期特別長,從拿地到房子交付,沒有兩三年是下不來的,這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