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深明老蔣性格的伍伺仁見他終于下達宣布撤軍的命令后大松了一口氣,這是他到這個世界改變最大的一次事件,心里不由得涌起了一股滿足感。 因為稅警總團負責斷后,幾十萬軍隊并沒有如原時空那樣成為潰軍,在張文白、陳辭修、薛伯陵等人的指揮下順利退出了戰(zhàn)場。 盡管眾人不說,但是都認下了稅警總團這份人情。十天后,傷亡了近五千多人的稅警總團方子珊的第三團退到了胡伯玉的第二團負責的蘇州、嘉興一線,準備在這里繼續(xù)阻擊東瀛入侵的部隊,為接下來的金陵保衛(wèi)戰(zhàn)爭取時間。 原本歷史上鑒于在申城閘北地區(qū)抵抗已日趨艱難,老蔣才決定撤出該區(qū)絕大多數(shù)部隊,去防衛(wèi)申城西部郊區(qū);同時命令顧墨三將軍讓其麾下的八十八師單獨留守抵抗。因為九國公約的簽字國將于11月6日召開會議,老蔣希望以八十八師的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八十八師師長只會逃跑的長腿將軍孫元良通過參謀長張柏亭向顧墨三提議:既然出于政治目的,那么留守閘北的部隊,實力多是犧牲,實力少也是犧牲;守多個據(jù)點是守,集中兵力守一、二個據(jù)點也是守。最后顧祝同同意八十八師留下一個團的兵力,留守地點自行處置。孫元良決定,就以四行倉庫為據(jù)點固守,固守時間為七天,這也是老蔣向他提出的。他想來想去覺得一團兵力還是過多,在最后撤離時,決定只留下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這么一個加強營。營長為陸軍少校楊瑞符;為加強領導,特派五二四團團副中校謝中民作為最高長官。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于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即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筑,是交通銀行與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與鹽業(yè)銀行)于1931年建成的聯(lián)合倉庫。它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建造得十分堅固。 楊瑞符營長接到從閘北前沿陣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愿,因為他在這塊陣地上已堅守了兩個月,犧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當孫元良告訴他撤到四行倉庫,就一個營堅守七天,掩護全軍撤退時,他非常高興。他明知有可能與他的部下全部犧牲,卻說“大敵當前,男兒自應以死報國”。 兵力經(jīng)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經(jīng)過五次補充兵員,全營撤退到四行倉庫時,包括團副謝中民在內(nèi),僅四百一十四人。而他們的對手,是以后制造了金陵大屠殺的松井石根親自指揮的東瀛王牌軍第三師團。 這一時空,也許是歷史的慣性,負責在四行倉庫阻擊東瀛軍隊的任務又落在了謝中民身上。 謝中民是黃埔四期的學員,參加過北伐,黃埔前四期被稱為老蔣的嫡系弟子,有“天子門生”的贊譽,按理說應該備受青睞,節(jié)節(jié)高升才對。可惜謝中民一無背景,二又不會像好色貪財?shù)膶O元良那樣溜須拍馬,與國府貪腐橫行的這個大染缸格格不入,這才使得晉升之路“舉步維艱”。 伍伺仁自然不會讓謝中民這樣一位有潛力的軍中悍將,像原本歷史上那樣憋屈的被漢奸殺害,所以這一次他特地將池鐵城以及他的特戰(zhàn)第一隊兩百余人派了過去。 “鐵城、馬三,這次你們的任務主要是負責把謝中民以及他的那些部下安全的帶出來,你們馮師母會把這些人送去南洋。切記,槍炮無眼,明面上讓謝中民指揮,你們二人一切要低調(diào)行事,不到最后不可強出頭。”伍伺仁諄諄教誨道。 池鐵城肅然道:“老師,讓馬三留下來護衛(wèi)在您左右吧!文謙不在,我擔心東瀛人繼續(xù)對您不利,您一人可是身系我們所有人的安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