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太和門外廣場,王承恩一聲唱喏。 大明的早朝并非后世影視劇中那樣,都是在某座宮殿中進行,那是滿清韃子的規矩。 大明皇帝上朝,乃是在太和門或乾清門外的廣場上,稱為“御門聽政”。 今日高鵬參加了第一場御門聽政,因為崇禎對他的任命,已經昭告天下,戶部也給他入了官籍。 所以,高鵬如今已經是正兒八經的大明太師,內閣首輔,站在百官之首,立于左側。 百官此刻的視線,倒有大半集中在他身上,其中有好奇,有輕蔑,也有探究,但最多的,卻是忿忿不平。 高鵬畢竟太年輕了,而且在崇禎昭告天下之前,他們從來沒聽說過這號人,就像是橫空出現的一般。 此刻王承恩唱喏聲一落,高鵬往右行了兩步,道:“臣有本奏。” 崇禎道:“高愛卿有何事啟奏?” 高鵬朗聲道:“啟奏皇上,月前反賊張獻忠攻陷漢陽,于武昌立國,自稱‘大西王’,反賊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稱“新順王”,此二賊各據城池,招兵買馬,大有席卷天下之勢。” “臣奏請皇上即刻發兵攻打,臣愿為皇上領兵出征,蕩平天下,望皇上恩準。” 崇禎臉上浮起一抹欣然的微笑,問道:“高愛卿擬需要多少兵馬糧草?” 高鵬想了想,道:“啟奏皇上,予臣兵馬三萬,糧草夠大軍二十日消耗即可。” 崇禎大訝,并非高鵬要得太多,而是太少,數月前,周延儒率軍“迎戰”韃子,帶了三十余萬大軍,號稱三十九萬五千人。 結果走到通州就不敢再往前,反而每日謊報軍情,大傳捷報,最后韃子劫掠了個夠,自行退去,他卻說是他打退了韃子。 這固然是周延儒之罪,可也能看出,大明將士對滿清韃子確有畏懼之心,三十余萬兵馬面對韃子十萬雜牌軍,卻一步也不敢進,其他戰場明軍也是一觸即潰。 可高鵬只要三萬兵馬,二十日的糧草,先別說兵馬了,這點糧草,剛夠走到武昌的消耗,那到達武昌后呢?將士們難道不吃飯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