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靠向岸邊這面的船艙被打開,一塊塊木板伸出來,搭【 更新快】在淺水區內,因為樓船吃水太深,根本不可能靠岸,東吳士卒在大將們的率領下沖下船,開始了古代版的搶灘登陸。 無論后世還是古代,搶灘登陸永遠是最為艱難的戰斗,后世搶灘登陸的士卒,要無遮無攔的面對敵方的槍林彈雨,炮彈轟炸。 古代也差不多,同樣要面對敵方的弓弩手攢射與投石機拋投的石彈。 不過古代稍微好一點的是,搶灘登陸的部隊中有大盾手這個兵種,他們的大盾可以對箭矢進行有效防御。 在一些激進的江東士卒被箭矢射殺后,其他人終于冷靜下來,紛紛躲到了盾陣后去。 大盾手聚在一起,盾陣嚴絲合縫,只要不主動露頭,通常不會有事。 不過有三人是例外,這三人各相距數十丈,頂著箭雨向前突襲。 左邊一人,左手一面帶刺的圓盾,右手一把比一般武士刀長了幾寸的直刀,看上去更像是唐朝橫刀。 他手中刺盾靈活無比,揮動間所有射向他的箭矢盡數被擋開,而他通過步法的轉換,進退的快慢變化,使得那些箭矢永遠也射不到他沒有防護的雙腿。 在他后腰上,掛著幾個瓦罐,正是以魚油硫磺粉制成的燃燒彈。 中間一人,雙手中各套一把三尺來長的手甲鉤,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刀爪,雙爪揮動間,在身前形成一片爪影,箭矢沒有一支能突破爪影,射到他身上的。 右邊一人使用的是矛與盾的組合,不過他的盾是菱形,上下兩頭較窄,中間最寬,右手中的矛造型十分普通,就是一根長長的木桿上裝著一個菱形矛頭。 這種矛盾十分具有東南亞特色,那么毫無疑問,此人便是凌統麾下偏將,馬來西亞應聘者蔡德。 使刺盾橫刀的是周泰麾下牙將,泰國應聘者宋慕緹查,而用刀爪的自然就是呂蒙麾下別部司馬,日本應聘者田中元和了。 三人腰后都掛著幾個燃燒彈瓦罐,拼命向著曹營木質臨時城樓下沖去,只要沖到弓弩手的射擊死角,自然便能輕易讓他們體驗藤甲軍的痛苦。(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