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見曙光-《弄潮時代》
第(1/3)頁
吃完飯,天色已全黑,羅抗美開著普桑先將趙剛三人送回家,然后再開車回單位。
趙紅兵和大國隨著趙剛回到家,大伯母已經回來,趙剛簡單介紹兩句,趙紅兵在七八歲的時候見過大伯母,當時的感覺只是覺得大伯母很闊氣,就像故事中的貴婦,這次見面,覺得大伯母長相雍容,舉止大方,一看就知道是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女人。
大伯母笑了笑,很客氣地說:“紅兵長這么大了,真是帥小伙。那位小伙子也挺精神。”
大國已經拘謹得站立不安,趙紅兵微笑道:“大伯母一點都沒變,還是那么美麗大方,和我小時候記憶差不多。”
大伯母由衷笑了,說道:“老了,歲月不饒人。你們坐吧,我給你們切點水果吃。”
坐下后,趙紅兵將一封信交給趙剛,說:“這是我爹給您寫的信。”
說起來趙紅兵的爹也是文化人,六十年代的高中生,俗稱老三屆,趙剛也是老三屆,只是兄弟之間際遇不同。趙剛在江蘇插隊當知青的時候,幫助了一個落難的老干部,后來老干部的政-治問題解決,恢復了領導待遇,便向有關部門稍稍打了個招呼,趙剛便被保送工農兵大學,畢業后直接留在了海城,后來又從海城機床廠調到了炙手可熱的五交化公司。
這就是貴人相助。
而趙紅兵的老爹沒有貴人提攜,又趕上復雜的歷史時期,雖然有一定文化水平,還是要在地里刨食吃。
趙剛接過信,打開,兩張稿紙很快看完,雖然內容很短,但他的心久久無法平靜。
趙家堂兄弟八人,他和這個老五的感情最好,也最能說得來,畢竟是文化層次差不多,有共同語言,但那畢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自成為城里人后,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兄弟之間的距離在逐漸拉開,感情也變得越來越稀薄,很多時候,越來越像個城市人的趙剛已經很少再記起家鄉那些久遠的人和事了。
但他的根還在老家。
信中趙紅兵的爹沒有多說其他,客套問好后,只說了兩件事:一件是今年的清明,趙剛又沒有回去,他幫忙掃了二伯和二伯母也就是趙剛爹娘的墓,又說墓前的柳樹在前一陣暴雨中斷了不少枝杈,他已經幫忙修剪,望趙剛勿要掛念。
第二件事,就是簡單說了趙紅兵的事。說這個兒子從小膽大包天,不安分,這次他要出去,當父母的是不太同意的,但兒大不由爹,希望趙剛能照拂一下,但有一個前提,必須不違反原則,不拖累趙剛,在趙剛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希望他能給以一定照顧。
看完信,趙剛心情無法平靜,那些本以為已經漸漸遺忘的久遠的人和事又浮上心頭,對留在老家的兄弟們,他是有感情的,畢竟從小長大、摸爬打滾;對爹娘,他是愧疚的,年少離家,遠隔數千里,這幾十年來他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就連老娘臨時前他都沒有趕得上看一眼,到如今老爹也已經過世七八年,這七八年來,他只回去過一次,二老的墳墓他這個當兒子的只掃過三次,不管有何種理由,他的心底都充滿自責愧疚。
趙剛知道,這么多年來,他父母的墳墓一直是老五在打理,這個五弟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和自己吭一聲,但是現在,他在信中懇求自己照顧一下兒子。
唉,這個倔強的老五!
趙剛心情復雜地收起信件,對趙紅兵說:“你的來意我很明白,你們縣物資局委派你來海城,恐怕也是抱著別樣的目的,但是伯父和你說一句實話,計劃內指標是國家按照各地發展情況,嚴格制定的計劃,這是原則問題,恐怕伯父不能幫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嘉祥县|
商南县|
兴山县|
保康县|
滕州市|
安泽县|
朝阳市|
富民县|
鄂州市|
石柱|
信阳市|
通榆县|
金塔县|
米林县|
天门市|
和林格尔县|
锡林浩特市|
五莲县|
盈江县|
抚州市|
屯昌县|
焉耆|
江孜县|
宁化县|
竹溪县|
安岳县|
景洪市|
唐山市|
泰安市|
东阳市|
长丰县|
宜春市|
常德市|
辽阳市|
黄大仙区|
大安市|
张家川|
门源|
凭祥市|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