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跳梁小丑-《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2/3)頁
可是張勛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就憑手中這5000兵,順風順水沒有問題,真的發生些變故,他的這點兵力連鎮守北京十幾個城門都不夠用,所以需要尋找一批“志同道合”者。在此時,以滿清遺老鐵良為首的“宗社黨”趁機與張勛搭上線,要助其一臂之力。
要說這個“宗社黨”,讓人可氣又可笑。辛亥革命后,失掉權勢地位的一小撮清室皇族中的頑固分子良弼、溥偉、鐵良等為恢復往日榮耀,密謀結社“君主立憲維持會”,反對清帝退位及與革命政|府議和,企圖保存清皇朝統治。然而隨著其中流砥柱的人物良弼被京津同盟會分會的殺手彭家珍炸死后,這個組織已作鳥獸散。
然而人一旦痛失權力,對其的渴望卻越發強烈。三年后,由于日本政|府大隈重信第二次組閣積極支持滿**|立運動,宗社黨在日本重新成立,總部設在東京,大連設支部。主要成員有原肅親王善耆、原恭親王溥偉、原陜甘總督升允、原蒙古貴族巴布扎布,富升阿,還有日本人川島浪速、頭山滿、山田修、若日太郎等30余人。
本來寓居大連的原肅親王善耆領導大連支部,與川島浪速等共同策劃,于1916年3月組成宗社黨“勤王軍”,準備在遼南起事。卻被少帥帶一幫學生軍輕松打得落花流水,也成就了少帥的“乳虎”美名。隨著1916年6月袁世凱死,段祺瑞組閣,日本對華政策轉變,勤王軍被解散。張作霖在奉天越來越強大的力量讓他們認識到,在東北這個他們滿清“龍興”之地想搞出什么大動靜、重建王朝之可能性大為降低。假以時日,清室復辟幾無可能,宗社黨們陷入絕望。
可是當輾轉得到張勛意圖復辟的消息后,這些人就像打了雞血似的準備孤注一擲了。是啊,時不我待,再不出手,滿清皇室的名號就要真的被扔進歷史的故紙堆里去了。以號稱“只進不出”、外號“鐵公雞”的慶親王奕匡長子載振為首的原親王貝勒們紛紛大方地散盡家財,從外國銀行里取出備以未來揮霍的財產,準備向日本人購置軍火,重組“勤王軍”,并大力支持張勛的“義舉”。
張勛軍隊不是火力不足嗎?我們出錢買大炮給他守城!他的軍隊不是軍費不足嗎?我們替這些“忠義勤王軍”發放津貼!拉攏人員助威不是需要花錢嗎?我們幫襯著!----只要大清帝國能夠再續龍祚,這些錢都是分分鐘的事。
可笑當初執掌政權時,載振與大臣那桐一道賣官斂財,人稱“慶那公司”,毫無顧忌地充任大清挖墓人的角色。在經受這么多年國破家亡的遭遇后,終于醒悟過來了。沒有大清國,他慶親王什么貝子貝勒屁都不是!在一番努力后,一幫子滿清遺老們共集資合大洋180萬元,由時任總統府高等顧問、號稱滿族上將第一人的廕昌負責聯絡日本軍火商。
180萬元在當時可是個相當不小的數字,足以買下66架飛機、或是30門大炮、或是200挺機槍,可支撐起一個陸軍旅一年的軍費。
不必心疼,不見中國幾千年的gdp,清末全貢獻給了別人,還在乎這些?
由于復辟行為已眾人皆知,為免夜長夢多,在東京的川島速浪等人通過諸多手段,竟高效地取得日本陸軍部的同意,將一批原本要武裝熊本師團的武器優先供應給了“宗社”。軍火商也盡展日本企業的高效,經最后確認,這批軍火將在兩周后在天津交貨,然后通過陸路運至北京,以增強張勛的力量。
為了取得最大化的支持,張勛也盯上了失勢但還有實力的馮德麟,突然電召馮德麟進京。馮德麟正愁無法擺脫張作霖緊逼的大手,也是一時豬油蒙了心,竟然愿以身家性命賭了一把。在他看來,張勛復辟成功,不愁加封進爵,榮歸東北,取張作霖而代之。到那時,封侯入相當不在話下,何懼張作霖一盛天將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丰都县|
大同市|
札达县|
四子王旗|
秦安县|
堆龙德庆县|
青川县|
柏乡县|
阿荣旗|
大安市|
句容市|
安吉县|
罗山县|
安远县|
常德市|
沾化县|
永修县|
镇江市|
藁城市|
黎城县|
电白县|
安阳县|
新郑市|
张家港市|
外汇|
阿瓦提县|
那曲县|
防城港市|
海丰县|
卫辉市|
正宁县|
嘉禾县|
手游|
湄潭县|
晋江市|
龙泉市|
同心县|
宿州市|
象州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