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闖王寶藏-《明末第四天災》
第(3/3)頁
而且襄陽地區李自成還有一支部隊,在荊襄附近經營了一年之久,不敢說固若金湯,至少糧草器械都能給大軍一定的補充。
至于明朝江北四鎮和左良玉的幾十萬軍隊,李自成根本沒放在眼里,如果這些人馬真頂用的話,崇禎皇帝也不至于在煤山吊死了。
既然國策已定,自然就要抓緊時間行動了。
其實即便是普通的殷實人家搬家,尚且要忙活十天半月,更不要說這整個國家的傾巢搬遷了。
而現在留給李自成的也僅僅還有三,四天的時間,所以只能挑重要的東西搬,那些實在搬不走的,就只能原地焚毀了。
大順軍去年從北京撤走的時候,帶走金銀無數,光白銀就有三千七百萬兩,黃金也有一百五十萬兩。而更多的則是追臟助餉時,一些抵充金銀的財貨,像古玩、字畫、珍珠、瓷器、玉器等無計其數。
這些東西從北京帶到了長安,可是如今要再帶走就不太方便了。
另外還有一些不知道怎么處理的東西,比如從明朝各地收繳來的前明官印,官契。這些東西也堆得如小山一般。
你要說這些東西有用吧,扔進當鋪還沒人收。若說沒用吧,未來也許還能用得著。若一把火燒了也有些不妥。
剩下的就是一些戰略物資了,比如鐵錠,牛角,雕翎,魚膠等。長安城里足足儲備了幾大倉庫。
如果大軍遠征,也只能攜帶一部分,想要全部搬走恐怕也有些困難。
大概諸如此類的東西有很多,價值不菲,卻不能馬上變成銀錢。跟著大軍一起遠征很不方便。
于是李自成干脆就想到了一個當年當流寇時的土辦法,就是先找地挖坑埋起來。等風聲弱了,再找人挖出來。
而這藏寶的地點,最終就選在了這商洛山深處的一個地方。
當年李自成在潼關被洪承疇和孫傳庭的聯軍打得全軍覆沒,最后僅剩了十八騎,就是跑到了這個商洛山中休養生息,招攬豪杰部下。兩年之后,趁著河南饑荒,兵出商洛山,一舉成就霸業。
可以說如果沒有商洛山中蟄伏的那兩年。也沒有如今的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所以說這商洛山中的山川地形乃至一草一木,李自成可以說是了然于胸,如數家珍。
而且過幾天這向東轉進的大軍,也要經過商洛山,可以諸多照應。
不過埋寶的地點定了下來,這人選還要斟酌一二。
藏寶干系重大,一旦戰事不利,這些東西可能就是自己東山再起的家底了,所以必須要找真正的心腹去做。
首先牛金星和宋獻策這樣的文官不行,不說武力如何,就是讀書人的話,心眼子也太多。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也遠不如自己的老兄弟們可靠。
大順軍的二把手劉忠敏到是個好人選,不過劉爺平日里為人也太粗獷了些,這埋寶是個精細活,找他來干也有些不放心。
后來李自成斟酌再三,找來了兩個自己最信得著的將軍負責藏寶,
一個是當年跟自己同鄉的老兄弟田見秀。
其為人最為寬厚,又是個老實持重之人。辦起事來也最讓自己放心。
另一個是自己的干兒子張鼐。是他從小在孩兒軍里看著長大的。自己一直沒有兒子,就把這個張鼐當成了親兒子一般的對待。對自己的忠心更是不用懷疑。
兩個人一起去埋寶,彼此間也有個照應和看護。
而這次商洛山中埋寶,李自成也沒敢讓他們帶太多的人,主要是怕人多嘴雜,只是在老營中偷偷選拔了一百多位最為忠心的老弟兄。趁著月黑,帶著這批東西偷偷的出了長安,奔往了商洛山的深處。
這事情做得極其隱秘,軍中的大部分將領甚至都不知道有埋寶這件事,就更不用說寶藏埋于何地了。
可負責埋寶的田見秀和張鼐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一件如此隱秘之事,竟然無意間,被商洛山中迷路的玩家熊元霸撞破了......
——————————————————————————————
注1:“金鑾殿”這詞聽著可能有點傻,為了避免歧義我解釋一下。李自成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在西安建國,改西安叫長安。把原來的秦王府當成了紫禁城使用,至于這大殿的名字,它肯定不叫崇政殿,估計也不叫太和殿。至于叫啥名字,我實在查不到具體資料了。只能瞎編成金鑾殿了。各位讀者大人對付著看,領會精神就好啦~~!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市|
南郑县|
大余县|
松溪县|
景宁|
武鸣县|
沭阳县|
民乐县|
松潘县|
牡丹江市|
苗栗县|
浦北县|
太湖县|
永寿县|
河北省|
台前县|
阳东县|
建昌县|
长泰县|
黄石市|
屏山县|
安西县|
宁夏|
麟游县|
河曲县|
泾阳县|
会理县|
栾城县|
吴川市|
林甸县|
宁蒗|
清水县|
齐齐哈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
奉贤区|
阳朔县|
晋中市|
元谋县|
章丘市|
成安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