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徐家溝的光輝歷史-《我有一株大樹分身》
第(1/3)頁
鯉魚鱗甲金光閃閃,肚子渾圓,正宗的荷包鯉,看上去非常漂亮。
徐青山這會兒正坐在屋檐下曬太陽,看到兒子提著大鯉魚進院子,也忍不住贊嘆道:“磊子,這是你從水庫里捉的?多少年沒見這么齊整的荷包鯉了,如果做鹵汁醬魚,味道絕對不會差……”
“媽,咱們中午做鹵汁醬魚”聽父親一提,徐磊改變主意,不打算吃紅燒魚了。
“我也想吃,咱們多長時間沒吃”徐燕忙回答道。
“你們三個凈給我找麻煩,不嫌費事呀。我先看下冰箱里的鹵湯壞沒”徐媽抱怨一句,打開冰箱門。
鹵汁醬魚曾經是徐家溝的傳統招牌菜,屬于徐家鹵醬肉一種。
提起徐家溝鹵醬肉,青山鎮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幾乎都有聽聞,甚至被寫入《唐桐縣志》和《豫陽府志》。
別看青山鎮現在只是豫陽市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但是在百余年前名氣卻相當大。
鎮外十里有唐桐河(徐家溝水庫也是其中一個分支),連通漢水,再匯入長江,因此數百年來水運特別發達。
南通荊楚,北達幽薊,東連閩浙,西接雍涼,為中原、江南數省貨物集散之商埠。
當年晉商便是通過此處水路把草原上的皮毛、瓷器等物資運往江南,然后趕著騾馬車隊將南方的茶葉、絲綢運往北方。
據府志記載,青山鎮鼎盛時期鎮內人口有七八萬,10家騾馬店朝夕不斷,20多家過載行日夜裝卸不停。
南來北往的客商如云,自然滋生了飯館行當興盛。
川、魯、粵、淮揚等八大菜系在青山鎮匯聚融合,最后形成唐桐河特有的碼頭菜。
按照徐磊爺爺的說法,徐家溝初祖當年便是跟隨船隊來到此處定居,開了一家鹵醬肉館,而后結合其他菜系的精華,發展成“徐家溝32道碼頭菜”。
鼎盛時期,徐家溝碼頭菜的名聲傳遍唐桐河兩岸,甚至到漢口都有客商耳聞。
早些年徐家溝人大多以廚師討生活,不過鹵醬肉秘方卻一直沒有傳開,只有族長主家掌握。
后來隨著平漢鐵路通車,青山鎮水運逐漸蕭條。尤其近幾十年,唐桐河水流不能載舟,青山鎮便徹底冷寂下來。
徐家溝的興衰和青山鎮幾乎同步,三四十年代鬧匪亂,徐家主家突然發生變故,鹵醬肉秘方從此失傳。
徐家溝碼頭菜核心便是鹵醬肉,32道菜全憑一鍋老湯澆汁兒。
秘方失傳,徐家溝菜徹底沒落,從事廚師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到徐磊這一代,門上只有大伯家堂哥徐晨松在南方當廚師。
鎮上有家鹵菜館,是村里徐云飛開的,也和徐磊是同輩,不過關系遠一點。
另外還有兩個叔伯輩兒當土廚子,十里八村有啥紅白喜事會找他們做菜,主打仍然是32道菜。
可是缺少了老湯秘方,徐家溝碼頭菜徒有其表。
這幾十年來,村里人每每談起祖上的榮光,都會滿臉遺憾。如果秘方沒有丟,他們至少也能混個百年傳承的名頭。
不過秘方雖然失傳,徐家溝人或多或少都掌握點做鹵醬汁兒的技巧。
徐媽這一手,就是從徐磊奶奶那里傳承下來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绥中县|
南平市|
普安县|
大埔县|
重庆市|
资阳市|
孟津县|
济阳县|
灌阳县|
博爱县|
保靖县|
义马市|
治多县|
醴陵市|
大新县|
张掖市|
泊头市|
彩票|
夏津县|
合山市|
怀化市|
安福县|
元氏县|
通海县|
淳化县|
鄂托克旗|
石泉县|
余江县|
黄浦区|
台山市|
和顺县|
和龙市|
曲沃县|
阳城县|
荃湾区|
特克斯县|
开远市|
光泽县|
曲靖市|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