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顏常武駕返旭日城,南華帝國皇后楊鶯兒率眾恭迎,慶賀他圓滿結束訪問,把大明的外交事務徹底理順。 紅花白藕青荷葉,兩中華本是一家,因此南華皇后慶賀大明之事也無足為奇。 之前大明與外國的外交關系多是朝貢制度,重面子輕利益,明明歪國仁是來做生意的,大明卻讓對方來朝貢,對方只要表示出臣服之態,讓大明有了面子,就能夠收獲不菲的報酬。 主要是朱和尚確定了“懷柔遠人”,通俗的說就是打腫臉充胖子(宗主國)的外交政策以來,外國屬臣前往大明朝貢或者附帶點商品做買賣,明朝實行的都是“厚往薄來”的貿易政策,也就是說你給我帶了多少東西,這是進貢的,我不給你錢。但是放心,我不會讓你吃虧,我要體現大明王朝的財大氣粗,所以會“賞賜”你更多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 所以說大明奇葩就在此處有很強烈的表現! 例如正統四年,當時琉球使臣前來朝貢,接待的是大明三司之一的福州市舶司,福建監察御史成規就抱怨上奏道,“琉球國往來使臣,倶于福州停住,館款之需,所費不貲……乃今未半年,已用銅錢七十萬六千九百有余。” 簡直就是虧本到不能再虧本的買賣,有了些少面子,卻丟了大把的里子。 且不一定有面子,畢竟那幫外國人會說大明是“此處人傻錢多速來!” 而南華帝國的對外關系早就成為條約體系與殖民體系,雖然也會對外送錢,但南華帝國的收獲更大,屬于那種“送人一塊錢,人還我三塊錢”的那種收獲。 新明時期,朝貢制度日漸衰落,最終由顏常武完成對它的最后一擊,他以大明東南王的身份到各國訪問,身上帶了大明皇帝蓋好玉璽并有內閣諸位閣老簽好字的空白文書,與各國簽訂條約,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定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從此,新明的對外關系完全轉為條約體系與殖民體系,過去那種薅大明羊毛的外交與貿易行徑變成歷史。 這讓許多以前與大明打過交道的外國貢使、貿易商人倍感惋惜,唉,冤大頭沒有了,好日子過去嘍! 顏常武在旭日城皇宮海昌樓會議室召開會議,就這次外交訪問活動進行歸納總結,包括皇后楊鶯兒、管事的皇妃柳如是、顧橫波和金發妹紙路易絲(她是戴維先生的侄女)以及南華內閣及各部高官,另一邊則坐著大明閣老陳子壯為首的大明官員十數人。 有點可笑,明明是大明的外交活動,來聽報告的南華官員卻是三倍于大明官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