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南華艦隊分兵兩縱隊分別進攻白皮戰列線的中段與后段,前段乃是荷蘭人,沒受攻擊,他們應該來援的。 荷蘭人倒不至于這么沒義氣,在戰斗打響后不久,他們的戰列艦立即回援,不過當他們從望遠鏡里看到了南華艦隊的裝備時,他們的臉色都陰沉下來。 南華艦隊的巨艦不足以打消荷蘭人的勇氣,他們迅猛地撲向了南華艦隊,就陷入了一場尷尬的戰斗中,他們被纏住了。 南華艦隊分兵,由海軍上將程玉率三十艘三級戰列艦迎戰荷蘭人,結果荷蘭人不能取勝,雙方炮來炮往,打得熾熱,荷蘭人始終不能取得戰斗優勢,這是因為他們的戰列艦個頭太小了! 與同期南華、英、法、西等主要海軍國家相比,荷蘭建造的戰艦尺寸偏小已經是世人皆知的事實,而這都是由于荷蘭船在吃水深度上所受的限制所致。由于受地理因素制約,荷蘭是著名的“低地國家”,近海多為淺灘沙洲,深吃水的船只無法通行,荷蘭人從一開始就只能建造吃水較淺的船只,在幾乎整個風帆時期荷蘭都鮮少有吃水深度超過6m的軍艦下水。 再加上荷蘭是商人當家治國,商人最擅長的是能省就省! 相比之下,南華、英國、法國與西班牙都在追求制造大炮巨艦,所有一級戰列艦吃水深度都接近6m甚至滿載時接近7m,吃水深度的多少決定了軍艦在水線以上部分的體積大小,這是風帆時代一貫的原理! 即艦大才能炮多,哪怕荷蘭人精打細算,在吃水深度不足5m的軍艦上多搭載火炮,也接近了極限,不能壓倒南華艦隊的三級戰列艦。 如果對上其他對手,荷蘭人還能憑借著高射速與靈活機動的操艦去打敗敵人,但對于訓練嚴格,射速和航海不在他們之下的南華水兵們,荷蘭人無法突破攔截。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小利爾瓦·唐·查特尼弗望穿秋水,也沒能盼來荷蘭人的支援,反倒是南華艦隊戴維先生的縱隊笑嘻嘻地過來,一下子就把他給推到了地獄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