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218節 河谷城建立-《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3)頁

    只要通商道路開放,中國人就能占據優勢,不怕外族不合作。

    果不其然,當地酋長接受了禮物,吃開喝開后,對中國人是笑靨迎人,中國人在他的區域內暢通無阻。

    李國英的部隊每隔一百里地就建立一個營寨堡壘,走了一半的路途即五百里地時都停了下來,在二條大河的匯合處,以兩河交夾護翼,開始建立一個大城,叫做“河谷城”!

    此城將作為交通樞紐與重要的支撐點,是個二千步以上的城市,比起白皮的小寨與城堡來說大得多了,也大過沿路來建立的城堡。

    與中國人的城市比起來,河谷城并不算大,但在軍事城寨中,算是個大號城池。按照國中筑城立寨的慣例。城寨周長達到九百步的,稱為城;九百到五百步的,稱為寨;而五百步以下,就僅僅是堡;至于不到一百步的,勉強算個烽火臺。

    城、寨、堡各有定規形制,里面的建筑、倉儲、衙門以及兵力布置,都不盡相同。作為軍城,普通的是九百步城,千步城,最大也只有一千兩百步,換算成里,也就三里出頭,四里不到的樣子。

    南華軍向著金礦進軍路上每隔百里建立的軍城都有千步已上,現在建的是二千步的城市,足有六七里的周長,能夠駐扎五千軍人以上,城中也有坊市、酒店、軍營,隨即而來的金礦運輸將會讓它繁華起來。

    建城采取了傳統的中國古代城池的建筑方式,用上了夯土、板筑、土坯三大技術!

    中國人在建筑城墻時,先是用圓筐裝泥土,再用繩子綁在筐上,最后兩個人用扁擔抬起這個裝滿泥土的筐,一步一步的運到城墻,再一層一層的夯實,城墻就是這樣被建起來的。

    夯土筑城可以追溯到商朝,例如鄭州商城就是分層夯筑的,戰國時期,城中的高大土臺便是用夯土技術做成的,比如桓公臺、歇馬臺等,那時候的匠工還知道用土質混合石灰面,這樣筑成的城池更加牢固。

    其次是版筑技術,版筑就是用木板隔擋土墻,再夯打。

    在施工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木板,也不難解決,匠工常用拉繩方式,在立板立桿的兩側用繩子拉緊,主要就是防止在夯土時兩側的木桿會外脹。最經典的就是唐朝時期的長安城,城墻便是利用版筑技術筑成,版筑技術筑城,一般城墻厚度厚,基本都達到了兩到三米。

    再就是土胚了,土坯是人工制作的,比如磚塊模式,土坯比磚塊大,可以砌成墻體,簡單來說,土坯和磚塊差不多,只是現在的磚塊進行了燒制,土坯則沒有,土坯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

    但凡是建筑,土坯始終都是主體,時至今日,很多農村的一些瓦房建筑都采用土坯,別小看土坯筑成的房子,很多房屋經歷千百年始終不會倒塌,還能抵御雨雪的侵蝕,甚至具備防彈性能,冬暖夏涼,防寒隔熱。

    比土胚更進一步的是城墻最外面用磚砌,磚都是經過焙燒的,這樣建筑成的城墻更加牢固,即使經歷狂風暴雨也不會坍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