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4節 克里灣的不利-《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頁
另一位戰地記者,《南華日報》的王云生,穿著防彈背心,戴著頭盔,正站在巡航艦“高雄126”號上,用自備的雙筒望遠鏡眺望遠處的炮火。
炮口閃光不斷,悶雷般的炮聲不斷傳來。
正是南非開普敦,荷蘭人控制的港口,此時南華的戰列艦正在與荷蘭人開戰。
王云生隨“高雄126”號沖過了好望角,經受住洶涌波濤的考驗,他也要嗅到炮火的硝煙味了。
不同于乘坐運輸艦的貝奇記者,“高雄126”號可不會因為有隨軍記者在艦上而躲在戰場后方,它將聽從命令與敵人交戰。
王云生是簽過免責書的,意思是說他在艦上發生什么意外與軍隊無關,生死由命。
當然海軍不會對他的生命漠視,他得到了全套防具,戰斗的時候他可以躲起來。
對于王云生來說他很珍惜這個機會,哪怕危險,他也要站在甲板上,得到戰斗的第一手資料。
和貝奇相比,巡航艦的生活不夠運輸艦舒服,但同樣享受軍官待遇的王云生的小日子還是過得不錯的。
荷蘭人的港口外有個海灣,叫做克里灣,這是紀念發現該海灣的一位荷蘭船長而得名,海灣呈不規則的喇叭狀,最內是港口,此時荷蘭人已經設防,他們在海灣入口的最狹處投入了大量用鐵鏈拴在一起的木材作為障礙物試圖防止中國人的攻擊,同時還加強了海灣沿岸邊的蘭達要塞的防御。
王云生聽本艦艦長劉海峰說荷蘭人也有戰列艦,灣內海峽較窄無法展開戰列線作戰,因此戰列艦以散戰為主。
沒能看到磅礴大氣的戰列線對戰,讓他有點失望。
戰列線對戰是海上作戰的最強音,沒有之一!
劉海峰則說不必失望,遲早會有機會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