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羅蘭德憤恨無比, 想當初,公元1565年,來到馬耳他僅43年的騎士團,不得不與隨后而至的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大軍一決生死。在大團長瓦萊特的指揮下,騎士們浴血奮戰,上演了蕩氣回腸的馬耳他保衛戰,一舉擊碎了蘇丹的野心,令全歐洲驚嘆,贏得了“歐洲之盾”的美譽。 在隨后的歲月中,馬耳他醫院騎士團長期扮演著南歐安全屏障的角色,通過海上力量沉重地打擊了奧斯曼海上貿易,遏制了其向南歐的擴張。 然而又如何,馬耳他醫院騎士團奉獻了一個大團長,就算不是國王的角色也是王諸的地位,損失這么大,得到馬耳他醫院騎士團幫助的諸國卻無動于衷。 無它,力量太薄弱了。 馬耳他醫院騎士團只有一條戰列艦和二艘補給艦,戰列艦上六百人,才二百名騎士而已。 力量有限,難以直接向基督的敵人復仇。 可是大團長的仇又不能不報,還關系到一個重要的問題,羅蘭德的切身利益。 誰為大團長報仇,誰就是下一任的團長的有力競爭者。 羅蘭德想得到這個位置,他思前想后,最終想到了一個主意: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 他想到了柏柏爾人。 柏柏爾人是西北非洲的一個民族,信奉綠教,集中在北非海岸線居住,最東部的部族進入了埃及,他們人數眾多,力量強大,甚至打過直布羅陀海峽,一直打到了西班牙,后來才被基督的力量打回北非。 他們雖然與奧斯曼人同教,但兩者關系不算緊密,是可以利用的對象。 羅蘭德黑化,打算與異教徒合作! 思忖后,羅蘭德叫人找來了隨艦的土科波利爾(雇傭軍司令)阿爾伯特·巴多羅買商議。 原來,騎士團并不迂腐,他們也雇傭外族作戰,但規模不大。 阿爾伯特·巴多羅買有著一頭黑褐色的頭發,性格活潑,他是意呆利西西里王國的貴族出身,加上了是三天前任命的,上一任隨大團長同沉。 兩人見面,相互致敬, 羅蘭德請了阿爾伯特·巴多羅買坐下,詢問他與柏柏爾人有聯系嗎? 一問就對了,還真的有聯系哦。 土科波利爾這個位置,并不完全依靠武力,而是要長袖善舞,能夠打點好各方的關系,阿爾伯特·巴多羅買不僅與柏柏爾人有聯系,甚至還會一點的柏柏爾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