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彈藥是有的,為了準備這場大戰,在海灘上屯積了大量的彈藥。 要說到海軍很支持,許多軍艦都派出了艦上所有的陸戰隊員攜帶他們的裝備上岸參戰! 東南軍中的軍種矛盾肯定存在,但當戰斗需要時,每一支部隊都全力支持,為了的是打贏這場戰爭! 士兵攜帶沉重的裝備上陣,民夫則負責運輸彈藥,川流不息地向著前線前進,有許多民夫不顧危險,直接到了火線卸下毛驢身上的彈藥或者是自己背著的彈藥! 因此,沉寂下來的東南軍陣地再度怒吼起來,火炮發威,火槍齊射,炸彈轟鳴! 包頭佬在一天的戰斗中死傷了一萬二千人,實際上只有二千傷員僥幸得脫,足足被東南軍干掉了一萬人,而東南軍死傷才一千人。 這場戰斗得蕩氣回腸,血流成河,包頭佬被打得失魂落魄,阿拉法特·謝赫·帕夏不得不率領殘余的部隊向“海鎖”堡壘撤退。 包頭佬不僅僅是彈藥匱乏,主要原因是軍中乏糧,運不來軍糧,士兵們只領一撮麥粒充饑,都挨著餓呢。 奧斯曼帝國輸的地方不僅僅在軍工生產,由于大量的人力資源投向軍隊,加上外面糧援沒有了,包頭佬自身缺乏種糧基因,因此許多土地都撂荒了,收成很差,軍民都餓肚子。 仗打成這個樣子,包頭佬越打越慘,東南軍經過奧斯曼城市與鄉村,深為里面的慘淡光景而震驚。 當包頭佬小孩子伸出骨瘦如柴的小手向他們乞討時,士兵們默默地將配給的糖果和餅干分給他們吃! 雖然敵對,但我們是人,是人! 相反,東南國越打越強,根本不象是窮兵黷武的樣子,這作不了假,回去探親的官兵看到家鄉那是馬照跑,舞照跳,歌舞升平,生活水平年年見長,根本不象處于戰時,都深深地為自家老大而自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