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說到東南軍的后勤還是不錯的,第四軍部隊換用了亞麻織物軍裝吸汗性強,易揮發,不粘身,即使十天半月穿在身上也不容易有汗臭味,好嘢! 對于第四軍的后勤支持力度加大,一條條運輸艦滿載著飲水、燃料、食物與槍支彈藥,以及蟲香、香煙等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第四軍傾斜,讓第四軍近著海邊的部隊有大量的淡水可以飲用,三天五天的也能洗上一次澡了。 后勤花費了大量的運輸力量,一條條道路上都是滿載著貨物的驢子以及力夫,為官兵們送來了各種各樣的物資,還有水果! 每人發一個印度產的蘋果,這可是公元17世紀,沒有巨型集裝 本來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造成精神緊張、恍惚、消沉甚至是心理崩潰,這個時候就需要經常進行心理評估以及心理疏導,同時也需要艦員擁有堅定的信念以及高度的責任意識。 固然東南軍用上了種種的手段,比如軍官動員,發獎金和授勛,但補給對于提振第四軍的士氣有著良好的作用,官兵們接到蘋果,看到后方送來了大量的香煙, 官兵們知道今上在關心著他們,從而保持了旺盛的戰斗力,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頑強表現讓包頭佬們心悸,令阿拉法特·謝赫·帕夏大皺眉頭:“東方的異教徒,確實難以對付呵!” 東南軍穩扎穩打,試圖突破包頭佬的陣地,但被猛烈的抵抗所止住,雙方流血很多。 手傷初愈的郝搖旗親自指揮,但情況并不好些。 多天激戰,包括反復的白刃戰,東南軍所付的代價是上萬人死傷,而土耳其軍依然控制住高地。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包頭佬老兵的死亡而缺席戰場,新換上來的包頭佬往往不等到他們成熟就戰死了,相比之下,即使天氣再炎熱,被軍官硬逼著頂盔穿甲的東南軍士兵則有更好的生存率,成為士官和老兵,從而更有效率地干掉那些包頭佬。 東南軍的許多士兵就那么穿上一條短褲頭,頭頂鋼盔,身上穿一件防彈背手,有的人干脆背后中空,就那么地沖鋒! 在一篇發往后方的報導中就描述了以下的情景:“” 盡管阿拉法特·謝赫·帕夏依靠半島上復雜地形挖掘了大量的壕溝工事,并增強了炮兵火力,但是包頭佬的窘境漸生,因為東南軍是兩線登陸,郝搖旗與徐勇在“海鎖”堡壘“的左側海岸登陸,李來亨則與馬重禧在右側海岸登陸,兩支部隊相隔僅有幾十公里的兩個地方各自為戰,但無一例外地都在積極進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