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明軍嚴重bs葉爾羌人,但戰斗中葉爾羌人給明軍很大的壓力,好幾次都被葉爾羌人突破陣營,要不是馬惟興率隊來救火,只怕葉爾羌人鑿穿了陣營。 最激烈的那一次馬惟興都受了傷,戰死的明軍及民工達到了一千五百人,受傷者有二千多人! 由于緊張的戰事,一些尸體只能草草地掘坑埋了,之后再出動大軍尋找時,卻找不著了。 當然葉爾羌人損失更大,戰死的人差不多上萬,而傷殘人士則有五千,這萬五千人再也不能上陣了,另有五千人受傷后愈合。 之所以葉爾羌人損失這么大,原因正是“毒彈頭”。 明軍使用的是鉛彈頭,被打中的即使不死,如果不及時取出彈頭,則鉛在血肉中作怪,疾病會接踵而來,包括高燒、說胡話和流口水。 以葉爾羌人的治療水平,中彈后不死都一身殘,少量受傷頭目用上了中國藥,活命率比小兵稍高。 不管怎么樣,明軍的子彈讓葉爾羌人望而生畏,與其他敵人一樣,敬畏地尊稱明軍子彈是“毒彈頭”。 打過一仗,明軍清楚了葉爾羌人底細,五萬人分為十隊大舉出擊,掃蕩周邊地區的葉爾羌部族,他們情報準確,每每找中部族的下落,一個月就干掉了三萬人,另有一二萬部族人中槍,毒彈頭威力發作,其他人看到傷員的慘狀,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解救,哪還不心驚膽戰! 成為壓倒駱駝最后一根稻草的是部族勇士巴圖爾的中槍,這廝自恃勇力,戰斗中揮動彎刀左右砍殺,十分驍勇,殺傷了幾個明軍后,理所當然地被贈了一顆“花生米”。 這顆“花生米”沒當場要掉他的命,卻在之后發作起來,巴圖爾發高燒,溫度燙得可以煎雞蛋,雖然部族用了搶來的明軍藥物來治療,但他們沒有開刀技術去取出彈頭,它在他身體里持續生效,讓他一連七天高燒不退! 可憐一個堂堂勇士,力可縛虎,卻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人一下子消瘦下來,原本魁梧的身材變得皮包骨頭,肋骨出出。 他所在的部族想盡一切辦法去救他,因為他是部族的少族長,他的族長父親發動向明軍的攻勢,想搶到一個明軍軍醫來救他! 此時族長心中很明白,什么都救不得他的兒子,只有明軍的軍醫才有機會救得了巴圖爾。 然而想搶個軍醫也是奢望,首先他的部族不能打破明軍陣勢,另外明軍軍醫與參謀人員屬于保護的重點,撤退的時候他們優先離開的。 這是明軍軍規規定,要撤退的時候,既然于事無補,軍醫作為救人的要素,先離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