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道路不算很窄,不過兩邊都是高山、人在谷中視線不開,有種被封閉一般的壓抑,就感覺很仄逼。 天氣晴朗,萬里無云,陽光肆無忌憚地照射下來,皚皚雪嶺反射陽光,有如白銀塑造一般,看上去很美。 可是光線太強烈了,如果稍不注意,光線射進眼中,幾分鐘就能夠讓眼睛紅腫流淚! 而且道路不是很好看,都是褐色的砂礫,非常單調。 正在山路上慢慢攀登的軍人們把自己自頭到腳都包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眼睛,直接果露眼睛的人很少,他們要不戴著墨鏡,要不帶有護目鏡。 國力提升就在這對墨鏡與護目鏡上體現無遺! 在顏常武沒上臺之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玻璃都是非常昂貴的,主要是西方的遠洋貨船把玻璃送到東方銷售,售價不菲,能用的人也少。 待到顏常武上臺之后,玻璃迅速普及化,一個明顯的表現在于兩中華家居都用上了玻璃窗,軍用的望遠鏡呈泛濫之勢,連小兵都可以用一個,至于墨鏡與護目鏡也都被普羅大眾派上用場。 有了它們,對于西藏之行幫助非常大,高原行軍,陽光照射在雪地上反射出強烈光線,導致人體視網膜損傷,導致眼睛會出現類似怕光、流淚和睜不開眼的現象,是為雪盲。 普通墨鏡無法預防雪盲,因為普通墨鏡可以擋住強烈可見光的光線,但對于光線中的紫外線無能為力。 然而顏常武何許人也,他去過雪山,知道紫外線的常識,所以兩中華專門出有防紫外線的墨鏡,原理簡單,就是不斷地在燒制的玻璃中加入各種化合物試驗,制作成鏡,然后讓奴隸們戴上去試效果,行的話就保留,不行的話再繼續。 這個方法很笨,但有效,關鍵是要有試驗者與源源不斷的資金,試驗者---嘿嘿,別看中國人讀書多,很多人讀傻了,其實黑科技不少,每年有很多白奴和土著原住民去向不明…… 于是就有了特制的墨鏡和護目鏡用在了雪原上,中國人戴上去,防光線防砂礫和飛雪,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的眼睛。 戴上一副護目鏡的楊璟新在鏡片前再放上一副望遠鏡,他覺得自己有點怪怪的。 “前面的關隘有點難攻啊!”楊璟新微嘆了一口氣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