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倒是西伯利亞地域廣大,雖然中國人進攻,似乎不是燃眉之急,而且俄羅斯人也不相信中國人這么遠程而來,就沒有壓力,相信他們也是強弩之未,也有達成協議的動力。 而且中方答應不支持瑞典和包頭佬,這也是一個外交上的勝利,可以向沙皇交代過去。 至于中方是不是信守承諾,如果他們不守信,那俄方也可以不守信了。 都沒有脫離各自出發前朝廷的立場,雙方遂制訂文本,然后正式簽署。 條約有中文、俄文、拉丁文三種文本,一式十份,總共三十份,包括正使、副使、隨員(二人)都上前簽字,大家簽到手軟。 以拉丁文為準,并在勒石立碑,碑文用漢、俄、蒙、拉丁四種文字刻成。 在大桌子上簽訂條約,大家代表朝廷簽字畫押,然后楊天生宣讀中國人手中的條約文本,再由俄方正使康斯坦丁宣讀俄國人手中的條約文本,雙方同時各自核準校對手中的文本,再進行宣誓,約定永遠和好,奉行條約不得違誤! …… 此事告一段落,雙方置酒慶賀,慶賀這個難得的和平。 寒風呼嘯,道路凍結,但大家的心是熱的,哪怕是心懷不軌的俄方代表和中方代表,以前說話尖酸刻薄,針鋒相對,現在都互相碰杯,期待和約成功。 畢竟大家都花費了很多心血在上面,也希望彼此和平,國家安定,戰火不起。 固然俄方力量不如中方,但是路途遙遠,中國人的力量抵達時損耗太大,得不償失。 這點楊天生是非常清楚的,在他看來,往東南亞遷上百萬人口,很快就可以達致千萬人口的回報,但要是遷百萬人口到西伯利亞,只怕回報是東南亞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人口。 因此他有理有節有據,既不象大明文官般認為邊疆荒地不鎮錢,丟給俄毛當打發叫化子,也不支持邊將發動進一步的戰爭,奪取更多的地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