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作為一個讀書人,楊康榜喜歡讀書,但日常事務眾多,唯有晚上抽點時間讀讀書。 這次與俄羅斯人談判,因為楊康榜的外國語順溜,就讓他也加入使節團。 他們從南京坐船北上,先到天津,再到北京,經古北口北上,到達外蒙古的烏蘭巴托城,繼續北上到達北海(貝加爾湖)邊的新伊城,然后坐船,沿安加拉河北上,到達安加拉河與葉尼塞河交匯的河口城,與俄國人展開談判,整個旅程預計半年! 如今在往天津的海船上,楊康榜沒了公務,他帶了一些書籍,正待好好看書,沒想到給兩位大人的唱戲聲給攪了! 阮大鋮可是一位戲劇大家! 阮大鋮的詩詞“流傳演唱,與東嘉、中朗、漢卿、白、馬并行”,又得“識者推重,謂……實得詞家正宗嫡派”,阮家戲班更是冠絕當時,號稱金陵第一。 他作品不斷,當中著有《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和《牟尼合》,合稱“石巢四種”(石巢是阮大鋮號),文采斐然、辭情華贍。 甲板上阮大鋮用戈陽腔來《燕子箋》,他親自起鼓執板,頓足而唱。抑揚頓錯,就連楊康榜這樣的滿不懂,也聽得津津有味。 至于楊天生,他見狀技癢,也在甲板上演起了高甲戲! 高甲戲,流行于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方言區,以及東南亞閩南移民聚居地。 高甲戲前身是“宋江戲”,明朝時期,閩南沿海農、漁村莊,每逢迎神賽會喜慶節日,村民們有裝扮梁山好漢游行于村里的,間或就地作簡短表演,由此出現兒童演出宋江故事,時稱為“宋江仔”,又為“宋江戲”。 宋江戲以武打為主,其套數多采用民間的“刣獅”,即由藝人裝扮成武士,手執各種武器,分別與雄獅搏斗(李連杰的獅子爭霸咩), 楊天生上臺先玩起了南拳,他雖然年齡已過半百,保養得很好,拳勢剛勁有力,虎虎生風! 然后又穿起了船上護航武士的護甲,借了士兵的紅櫻槍來耍花槍,還挎上了弓箭,但見槍頭紅光閃閃,精芒大現,突而把槍往天上一扔,落下下正正釘在他的面前。 第(2/3)頁